第五十八章:取字

    第五十八章:取字 (第2/3页)

    这就麻烦了……

    赵旸微一皱眉。

    他倒不是怕得罪张贵妃,相反,这段日子张贵妃时不时就派人给他送糕点、送果枣,连曹皇后都没这待遇,他还真不好驳了张贵妃的面子。

    见赵旸犹豫不决,张尧佐苦苦哀求:“老弟,老哥的前程就仰仗你了,你可千万不能不帮啊。……这样,只要老弟能助我坐上开封府事之位,日后朝中老哥我唯老弟马首是瞻,老弟指东,老哥我绝不向西……”

    赵旸哭笑不得,思忖片刻后道:“你看这样如何,若官家问起,我就替你提一句;若是官家未曾提及,我也找个机会替你提一嘴,但这事是否能成,我不保证,如何?”

    “好好。”张尧佐兴奋地连连点头:“只要老弟能开口替我美言,这事必然能成。”

    “但这事有个前提……”赵旸正色道。

    张尧佐闻言表情肃然:“老弟请讲。”

    只见赵旸目视张尧佐正色道:“既然要我替你说情,那么此事我便负有责任,若日后你……做出一些……你知道,我身负右正言一职……”

    张尧佐一个激灵,忙义正言辞道:“老弟放心,那日得老弟教训后,老哥我已痛改前非,他日若为开封府事,定当好好为国效力,秉持正义……”

    就你?

    赵旸姑且信之:“但愿如此。”

    “一定一定。……老弟,去我府上坐坐?”

    “今日就算了吧,我还有点事……”

    “那下回,下回老弟可一定不能再推辞了。”

    “行吧……”

    好不容易打发走张尧佐,杨义也恰巧回来,尽管心中好奇却也没敢多问,只是请示道:“司使,今日还去城外选址处么?”

    赵旸正是为此而来,自然要去。

    于是杨义亲自带路,领着赵旸一行坐马车沿着御街出朱雀门,来到外城东南角繁塔一带。

    相较热闹的内城,外城大多都是农地及泥瓦民宅,坐落也东一块、西一块杂乱无章,鲜能看到几座有围墙的宅院,但居住在此的百姓却也不少。

    尤其是靠近蔡河、汴河的河岸,村镇尤其密集,这也为技术司购地增添了不少麻烦。毕竟需要挨家挨户去谈,出钱说服他们搬迁,好在这事无需赵旸亲自出面,自有工部衙院的吏人会处理此事。

    为此他叮嘱杨义道:“购入百姓所居土地时,其屋宅器物也可以折算为钱,莫要怕多花钱,两倍于市价之内都可接受,总之要使其心甘情愿,不得强迫,免得惹出麻烦。”

    赵旸知道朝中台谏盯着他呢。

    别看他昨日早朝以一敌众,驳退一干台谏,但这些人中必然有心怀怨恨的,不得不防。

    “下官省得。”杨义连忙答应,随即犹豫道:“但若是有人贪得无厌……”

    赵旸脑海中忽然闪过张尧佐的容貌,轻笑道:“交由开封府处理。”

    没错,在他看来,新任知开封府事,十有八九就是张尧佐了。

    倒不是他自视甚高,有十足把握能够说服官家,他只是知道内情——单看最近官家夜夜宿于张贵妃的宁华殿,他就断定官家无法拒绝张贵妃的恳求。

    这也是他会答应替张尧佐说情的原因——顺水人情嘛。

    “下官明白了。”杨义先是一愣,随即若有所思。

    随后在杨义的带领下,赵旸于繁塔一带转了几圈,实际视察了当地环境,随即便带着王中正等人又乘马车返回内城。

    这一去一回,足足花了他两个多时辰,以至于他回到垂拱殿时,天色已临近黄昏。

    此时殿内,赵祯仍在忙碌于批阅各地的札子,一听赵旸前来便将其唤入,没好气道:“使唤朕做事的,你还是头一个。”

    “我这不是为国举荐人才嘛。”赵旸一脸无辜道。

    “哼。”赵祯轻哼一声,“朕已下诏临安转运使,两月内便知结果。”

    “官家英明。”赵旸小小恭维了一句,转头看向修起居注的位子,意外发现今日当值的并非曾公亮,但也并非毋湜、杨伟等与他结怨较深的,而是知谏院王贽。

    不得不说,这位真可谓是人才,劾奏之词滴水不漏,又善见风使舵,算是昨日早朝唯一一位得以全身而退的谏官,给赵旸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见赵旸转头看来,王贽虽出于自身职责并未出声行礼,但亦点头示意作为招呼。

    赵旸亦点头示意作为回应。

    尽管王贽也弹劾过他,但他也报复回去了,二人也算是两清了,鉴于目前朝中约二十名台谏他至少得罪一半,既然对方有意示好,他自然也没必要冷脸相待。

    就在这时,赵祯忽然颇显突兀道:“赵旸,今日有人向朕举荐,荐张尧佐出任知开封府事一职,你觉得如何?”

    不止殿内众人一愣,赵旸也是一愣,随即转头看向赵祯,笑容逐渐布满整张脸。

    今日?我看是昨晚有人举荐吧?枕边举荐。

    “谁?”赵旸不好怀疑地问道。

    官家果然语塞,半晌后没好气斥道:“是朕问你还是你问朕?”

    赵旸见好就收,挑挑眉道:“臣以为……或可,或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