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首战(二)

    第九十四章:首战(二) (第3/3页)

在此基础上,宋国步人甲又分枪手甲、弓箭手甲及弩手甲三种。

    其中以枪手甲最重,单甲身就有甲片一千八百余片层层相叠,重达三十六宋斤,约合四十市斤左右;披膊甲叶数为一千三百片左右,重十四宋斤,约十七市斤;头牟为六百余片甲叶,重约十宋斤,合十二市斤。

    较弩手甲、弓箭手甲不同的是,枪手是前排作战单位,不需要操作弓弩,因此多添了臂甲,全身着甲站立时仅露出双目缝隙,及双手与双脚,堪称全副武装。

    当然,总负重也因此达到近九十市斤,倘若再操持长枪,佩戴砍刀,仅负重就高达百斤以上,若非体魄强健的军士,根本负担不起。

    相较最为沉重的枪手甲,弩手甲与弓箭手甲相对较轻,且不但因为要操作弓弩而不配臂甲,甲叶也相对较少,身甲、披膊约少四百片,头盔少二百片,至于最终重量,弩手甲约为五十余市斤,弓箭手甲约六十五市斤。

    值得一提的是,日后金国的铁浮图,其实和宋国的枪手甲极为相似,只不过前者是重骑兵,而后者是重步兵。

    至于宋国为何只造重步兵甲,不造重骑兵甲,还是那个原因:宋国缺马,尤其是优质战马。

    要对付像步人甲、铁浮图这样的重甲,剑已经起不到太大作用,弓弩效果也一般。

    因为类似的重型札甲都是在厚实的牛皮质甲胄外连缀铁质甲叶,集防御、避震一体,刀砍剑刺,最多崩坏甲叶刺入里头的厚实皮甲,考究的还可以内衬丝绸,专门用来防备弩箭箭簇上的倒刺。

    对付这类重甲,最有效的是斧,其次是砍刀,既要锋利,也要够分量,一击便能重创。

    但阿玛部落族人所使用的砍刀,明显未到重创的标准,也许分量是足够了,但却不够锋利,赵旸亲眼所见有一名天武军枪手被三名羌骑以刀剑连砍四五下,但却几乎没有什么反应,甚至于还反过来一刀就将一名围攻者斩于刀下。

    论凶悍,也许阿玛部落的族人更胜一筹,但双方装备上的差距,却使得这场白刃战近乎于一场单片倒的屠杀。

    恐怕就连天武军禁兵们也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悍勇”,而敌方竟会如此的“不堪一击”,以至于一开始还有些畏畏缩缩的他们,逐渐放手厮杀,越杀越悍、越杀越勇。

    阿玛部落的羌人苦于装备上的巨大差距,竟被杀地节节败退。

    只见两军交战处,草地一片殷红,无数尸体横七竖八倒在地上,残肢断臂更是随处可见,放眼四周,许多阿玛部落的族人或奄奄一息,或捂着断肢处痛苦哀嚎呻吟,但旋即便被路过杀红眼的天武军禁兵终结生命。

    人命,在此时也就只值一贯。

    “族长!宋军包过来了!”

    “族长,左翼宋军赶来支援了!”

    不利的消息,充斥着阿玛族长的耳畔,他环首四顾,将宋军的行动尽收眼底:天武第五军五营指挥使曹源正率麾下迅速向他们包抄过来;种谔正急率第一营、第二营往回赶;郭逵的左翼,也在迅速往本阵处赶。

    但,尚有一些时间,只要能突破面前的宋军,擒住那名宋军主帅,此战依然还是可以算做他们一方获胜。

    前提是突破面前的宋军……

    区区千名宋军……

    他收回目光,再次投向前方,入眼处,是越来越悍勇的宋军,以及被杀地节节败退的他族中勇儿。

    这支宋军……

    他转头看向那支宋军的旗帜,就在那杆“赵”字帅旗附近,仔细辨认旗上的番号。

    天武第五军!

    天武第五军?禁军?

    此前驻扎在陕西的也不都是宋国的禁军么?

    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他不明白,之前驻扎在陕西的,都是侍卫亲军马步司禁军,而今日他碰到的这支,是殿前司辖下禁军,隶属上四军之一天武军的天武第五军。尽管两者都是禁军,但军士素质、装备有着极大的差别,更别说由于军指挥使是赵旸,全军优先配备宋国最新锐的武器与装备。

    还来得及么?

    还是撤退?

    至此危及时刻,阿玛陷入了犹豫,目光扫了一眼宋军本阵处,看到了站在战车上的赵旸。

    是那个叫做赵旸的小娃娃,宋国朝廷派至陕西的经略招讨安抚副使……

    他凝视着远处的赵旸,而早已关注到他的赵旸也带着淡淡的微笑平静地望着他。

    此时阿玛忽然想起,自他率两千族儿向这小子所在的本阵发动突击以来,这小子丝毫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后移哪怕一步,依旧是立于帅旗之下……

    胆气过人?

    还是有所依仗?

    阿玛不知,不过望着那小子平静的神色,他心中没来由地生出几丝无力感,仿佛做什么都是徒劳。

    “族长!宋军围过来了!”

    “……撤!”

    阿玛咬咬牙下令撤退,毕竟再不走,待曹源、种谔、郭逵几支宋军包抄过来,彻底将他们围住,介时他们剩下不到千人,怕是都要折在这里。

    在拨转马首之际,阿玛又深深看了一眼远处的赵旸,既有仇视,也有几分敬意。

    “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