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万语千言归朴质 守正本心不虚辞

    第116章 万语千言归朴质 守正本心不虚辞 (第2/3页)

蚕丝织技艺’的项目之一,杭罗只是桑蚕丝中的一个类目,双林绫绢、杭罗、宋锦、缂丝等一系列桑蚕丝织品皆是人们常说的‘丝绸’。

    而如今因为使用率的下降,以及能够伺候桑蚕丝织品的裁缝愈发稀有,能正确分辨明晰‘绫罗绸缎’、“锦绣缂丝”的人同样少之又少。

    因此,安霁同厂里的伯伯阿姨们才想到:在进校园中重点强调不同桑蚕丝织品的区别。

    这些年来张阿姨在非遗展销会以及各类政府牵头的非遗文化活动中,也同同行们有所联系,安霁甫一提出这想法,张阿姨便同诸位同行联络起来。

    陪了自家闺蜜这一下午,饶是盛夏也早就喜欢上这织机的轰隆,可到底是坐得腻了,再耐不下性子,暗戳戳拿胳膊肘顶了顶还打算在留一会儿的安霁。

    “好,那我先走了,张阿姨你路上也小心。”安霁知道盛夏的性子,虽然不是三分钟热度,但是绝不是能固定下来,在一个地方重复做一件事的,收到了后者的明示,便同张阿姨打了招呼回家。

    “安霁啊,你怎么耐得下来性子的?”等红绿灯的当口,盛夏又开始念叨起来,“我真是比不了你,你让我做点费脑子的倒是还行,但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事,我真是……你怎么做到的啊?”

    其实盛夏何尝不理解是二人性格使然,正如安霁有时会羡慕盛夏说做就做的魄力,以及做什么都能混出一番天地的本事,盛夏也会羡慕安霁这种能静下来,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一天、一个月、一年,又或许……做一辈子。

    没等到安霁的回应,盛夏又自顾自开口:“要不说你们这些非遗大多后继无人,除了挣不挣钱,能有多少人能沉的下心来做这些事?”

    “之前觉得长辈老拿‘喜欢又不当饭吃’这句话来搪塞,现在看看,说的是真有道理。”盛夏说得渴了,伸手从后座的包里拿了水来喝,抿湿了嘴唇,又继续道,“光喜欢,没本事不行,坚持不下去也不行……”

    盛夏终于为了行车安全停下来这一整天得闲就要聊上一段的嘴,转过身专注的开起了车,安霁这才有空看看自家闺蜜今天的穿着。

    托安霁的福,盛夏总能那到些尚未正式对外出售的料子——如今上身这件无袖交襟攒折的衣裳,用的就是白色竹叶纹提花罗。

    不同于唐宋时期没有提花机构的花罗,许是因为经济水平对的下降,以及时代审美的改变,又或者是为了省力省时,清朝的旧物已然演变成了‘提花罗’,至于古时候的花罗,已然难寻其迹。

    安霁和厂子里的伯伯阿姨们便也从这容易些的‘提花罗’开始,倒推复原最原始的花罗。

    “怎么样,我这件不错吧……只是不适合你风格,不然我肯定给你做一件。”盛夏耸耸肩,白衣红裤小银边,好看又飒,也确实是很挑性格的。

    “不过我给你做了件类似款式的绿白金配色的,明天我给你拿过去,再过一阵子天开始转凉就穿不了了。”盛夏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到自己西湖旁的实体店转了一圈,扣上‘休息中’的牌子。

    将玻璃门上了锁,傍晚的橙红为店铺里的衣裳染上柔暖的色调,盛夏同个孩子一样邀功:“你过几天不是忙非遗进校园么,穿那件做演讲什么的,我保证你满意!”

    “我还没看见,怎么知道满意不满意?”安霁自然也是少不了玩笑回去,“若要是到时候我不满意,就罚你按我的设计做一人一件!”

    一如在还在校园时的笑闹,别看二人在自己的事业上都有所成就,可安霁和盛夏私底下就像长不大的孩子,依旧是天真幼稚的紧。

    盛夏的父母不催着盛夏结婚,没有催婚的压力,盛夏自然而然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中。

    安霁同宁云帆虽然还是男女朋友关系,但二人早就把恋爱谈得和老夫老妻似的,更是互不干涉事业发展,能帮上忙的地方,也绝不退缩……

    “好了,好了,我给你送回家我也回家了,你别把自己逼得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