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王华的担子

    第156章 王华的担子 (第3/3页)

烈的那种,一旦有什么乱子起来,那可就是更大的灾难了。

    其实刘大夏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做什么错事,

    他还是心忧天下的,百姓过得是那样的日子,不久之前,浙江官员又纷纷反应,说宫里派了人在浙江。

    宫里的人,太监嘛,

    不用怎么渲染,像刘大夏这些人就会他们有比较深的恶意

    。

    而且人也好猜,不是陛下派得,就是太子派得。

    魏彬之前就在东宫,所以为殿下敛财,这如何不好猜?

    请注意,所有的事情都还是在猜的阶段,既然是在猜,你哪怕知道魏彬在给东宫送钱,你也不能说。

    这是太子,不是路上随便拉来的人。啥证据也没有,你就这么‘风闻奏事,了?

    魏彬现在又没有伏诛,他还是浙江镇守太监,浙江也没有谁能对他说一句‘如实交代,。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安装最新版。】

    刘大夏和礼部尚书张成商量到一半,就听到外面来了消息,

    「……说是,要调山东布政使王华,巡抚浙江。」

    刘大夏人有些瘦,个头也小,所以看起来就像一个留着白胡子的小老头一般。但所谓人不可貌相。

    刘大夏这个人,在弘治晚年非常受宠,弘治对他可以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他也是那种传统的、比较刚烈的儒学大臣。

    「王华是詹事府右谕德出身,当今太子还是幼年之时,就和王华熟识,据说还问过‘你是否有个儿子叫王守仁,这样的话,可见关系之亲密。这个时候调他去浙江,看来大司马给皇上的奏疏,皇上是给了太子看的。」

    张成岁数也不小,六十多了,但脑子还是清醒的。

    只从这一个动作,就看出皇帝做过什么。

    但刘大夏也没什么惊讶的表情,「陛下宠爱太子过甚,甚至有时太子逾矩,陛下不仅不制止,反而鼓励。所以咱们这个奏疏上去,皇上是肯定会给东宫瞧得。其实关键不在于王华、也不在于浙江巡抚,而在于,怎么能知晓,浙江的太监在给东宫输送银两。只要这一点确认,朝中的御史言官上疏谏言,东宫又历来爱惜名节,这件事也就可以止住了。」

    「如果没有证据,胡乱上奏。以当今太子的果决,其反击不可小觑。督察院的御史顾忌这一节,即便有人上奏,也不过三两人罢了,成不了气候。」

    毕竟海瑞那种人,大明朝两百多年也就才一个。

    「那大司马的意思是……」

    「咱们也该派个人去浙江,事涉太子,还是要仔细小心些,咱们也不能听他们忽悠,万一情况不属实冤枉了殿下,陛下那边难以交代。更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咱们两个人身死道消不值一提,但从此以后,浙江成了私库,可就苦了百万黎民了。」

    「派谁?」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吏部现在在王鏊的管辖之下,凭什么一个兵部尚书说派谁就派谁?

    且如果派一个明显和太子不对付的人过去,那弘治皇帝会同意?我眼睁睁的看着你跟我儿子捣乱去?

    所以这问题很难,但难不倒刘大夏。

    他抚了下胡子,略作思量心中已有了计较,「派湖北左布政使李俨才任浙江布政使。」

    张成一开始还不明白,但眼珠子一转,顿时明白了过来,忍不住拍桉叫好,「妙!」.

    皇家雇佣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