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皇权:拒绝分享

    第184章 皇权:拒绝分享 (第2/3页)

太子推崇备至的。

    连朱厚照都开玩笑,「能叫性格执拗的闵尚书说我几句好话。看来我这个太子当得还可以。」

    闵珪直言说:「臣是执拗,但执拗不是是非不分,以黑为白,殿下处理朝政以来,所关心之事从来不是庙宇宫殿,而是百姓的柴米油盐,这些臣和诸位同僚都是看在眼中的。」

    「谢谢诸位了。」

    他们哪里敢,于是又磕头。

    朱厚照如此扇情,就是为了后面做铺垫,他沉吟半会儿,还是讲了,「大司马曾经说过东宫从浙江取银。今日这里没有外人,我可以告诉各位,银子都在。」

    这话有些震动,

    一时间角落里的记注官都惊得停笔。

    而太子瞥眼看了一眼左右中允伦文叙和武谅,「我说什么,你们记什么,留给天下人看、留给子孙后人看。」

    这是一个太子的气象,敢于直面历史的评判。或许看起来有些虚,但史笔的威力,在古时候的道德环境里是很厉害的。

    像唐太宗、康熙这些雄主都曾不止一次要求看史官的记录,其实就是害怕被记了什么不好的事。

    「……银子都在,也没有一两银子是乱花的。」

    「殿下……」王鏊已经有些热泪了。

    朱厚照伸出手,示意他不必为自己说什么,「先前浙江老有人说我这个太子是与民争利,可大明的百姓哪有什么利?一边说民生疾苦、一边说与民争利也是逻辑不通的。准确说,我是与贪官争利!与其让他们揣进自己的腰包,还不如进东宫的私库,至少我可以做到将每一两银子都花在国事上,花在百姓身上!所以……」

    讲到这里,他正式了,「……所以本宫是思来想去之后还是决定要做,也不瞒各位先生,这个念头在本宫的脑海里琢磨了几年了。本宫要设立官营商号!」

    刘健、李东阳等都是熟读史书的文臣,他们一听太子这话,当即脸色大变,惊呼道:「殿下!不可!」

    为什么不可以,其实不用讲什么大道理,只说权力和商业一旦结合就极易滋生腐败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此外在明代,还有一点说不过去,就是士农工商,商人最末,有些志气的人都不会去经商。而且它也并非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它还关乎到商人地位这个事。

    简单说,如果太子都去经商了,那么自然就不好贱商,那么是不是商人的地位就会提升呢?如果是,带来什么影响?

    这都是无法回答的问题。

    当然,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

    比如说朝廷如果拥有一家大型的粮商,那么调动粮食的能力自然会得到加强,对于灾荒、战争、粮价波动等都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但这个时代的人看不到这些,刘健马上说:「殿下,臣敢担保,诸位大臣没有一人会质疑殿下为民之心,但臣也请殿下慎思慎行,以朝廷的名义经商,传出去于陛下圣德有亏,于殿下名声有亏。且天下的营生就那么些,朝廷占了一处,百姓便少一处,如此一来,朝廷愈富、百姓愈穷,臣只恐与殿下之本来期望,相去甚远呐!」

    李东阳也不是很赞同,基本符合了刘健的建议。

    朱厚照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而后才振振有词的回应,「如果朝廷便是一点生意都不能碰,为何盐铁茶都是官营呢?本宫知道此事若是不慎,恐有大弊,不过诸位大臣有没有想过,国库总是入不敷出,看着惶惶的大明朝,可一个灾害就将咱们这些人逼得一点儿办法没有。户部管着天下钱粮,可大司徒又能怎么做?无非开源节流,节了几年碰上个水灾、旱灾又没了。中央的财力如此羸弱、如何应对各种状况?百姓叫咱们当家,你们谁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