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苦熬与征兆

    第190章 苦熬与征兆 (第2/3页)

资控制,鞑靼则像一头勐虎,到处冲撞要死咬

    一口肉下来吃。

    鞑靼人、明人的日子都不好过,都在苦熬。

    好在,大明在大同的骑兵口粮是有保证的。

    弘治十二年,这支部队的指挥使杨尚义获得了直接向太子上密折的权力。它的名字当然不叫密折,这样说就太容易引起朝臣的误解了,它的官方名字叫《关于大明铁骑半年度发展情况的报告》。

    最早时,杨尚义还不知道怎么写。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他已经知道太子的要求了,首先要写概况,多少人、多少马,面临什么形势、遇到什么困难,哪些解决,哪些没解决,需要什么支持,做出什么贡献之类的。

    这每半年一次的报告,太子都是亲自阅览,而且火漆封印,不允许任何人半路打开,擅自打开者死。

    所以说户部不敢欠饷,兵部不敢欠马,万一给杨尚义打个小报告,太子绝对找他麻烦。所以这支骑兵部队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身,外部资源是不缺的,只有内部的腐败、偷懒才能毁掉他们。

    为此朱厚照又塞了不少军学院的学生进去。

    如果说锦衣卫是因为天子亲军的名头而横行霸道,那么杨尚义的这支大明铁骑就是因为太子亲军的名头而自命不凡。

    骄傲,军人必须骄傲。

    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做出很危险的嚣张举动,比如几十人、几十骑就敢出城巡边!

    马一槐就是领着这样一支部队,冬日严寒,好在他们有极厚的棉衣,跨着大马,扛着大刀,在草原上驰骋。

    「……从这几年来看,只要是冬天零零星星的鞑靼人来的多的,鞑靼人必然在第二年兴兵于边。」马一槐的二儿子马荣已经渐渐成长为谋略型的人,「肯定是部落里面缺少吃的,不来抢,他们活不下去。」

    「而只要他们占着的便宜不多,到了这个季节零星鞑靼人肯定也多。」

    这就是个循环,产生的道理很简单,活下去。

    说不定就是某个小股部队过来搞走私贸易,用羊、马换点粮食衣物。衣物真的很关键,草原人没有足够的织布技术,冬天衣服不够穿,再彪悍也敌不过大自然。….

    「而今年,我们已经碰上第四批了。」马一槐勒住马绳,他脸上的皴能看得一清二楚。

    围在他身边的几十名士兵都知道,这数字算多的了。

    「也许,是第五批。」马荣指了指远处的一个黑点儿。

    「有人!」大儿子马胜从来求战心切又冲动。

    他们这个部队,只要立了功很容易就为太子所知晓,即便是杨尚义也不敢多隐瞒多少,因为……不止你一个人有通到太子的关系。

    这里头说不准还有勋贵。

    所以也导致他们比一般的部队作战更加勇勐,而且军学院来的很多人都识字,识了字就不一样,先不说为民族、大明而战,至少也知道为自己而战,立功受赏吧!

    所以马胜一带头,后面几十人也顿时兴奋起来,怪叫着策马跟上。

    「爹,我也去,和大哥一起杀贼!拿鞑靼的头换赏钱去!」

    马一槐抽出一把弯刀,直指天穹,「上!

    ……

    ……

    朱厚照只有在看草原的奏报时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就在京师几百里的地方有一群将士每日在杀敌。

    而京师似乎并感觉不到大明其实每年都是有‘战役,发生的。

    朝官们该如何还是如何。

    这个国家是个大棋盘,所有人眼睛盯着浙江的同时,他还要注意北方,而从北方不断传来的消息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