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搏一把

    第212章 搏一把 (第2/3页)

办。一句话,大明现在是在战争期间,旁的事都要为战事服务!朕指得是所有的事。比如说,一旦西北的军需粮草不够,要怎么办?」….

    韩文马上回道:「自然是从其他省份调粮。」

    「调得来吗?」

    「调得来要调,调不来也要调!」韩文这话讲的有几分狠劲,「微臣明白陛下的用意,朝廷要和西北将士齐心合力,打赢这场仗!」

    「好!有这个决心就行。朕知道各省都难,但战争期间没有办法,朕也很难。真到了那个程度,咱们君臣也只能勉为其难了。」

    讲完这话,皇帝又面向王鏊

    ,「王先生是吏部尚书,朕刚刚说的协调西北各省地方的事,就要落在你这个老天官的肩头了。这场仗只靠一个杨一清是打不赢的,大明上上下下都要出力。地方若有官员所行之事与战争冲突,朝廷就要有明确的指令要他们改正,这一点很重要。」

    王鏊抬手请旨,「陛下,微臣觉得是不是以朝廷的名义行文各地方,将陛下这番意思写进去,明谕上下官员,全力抗敌,不得推诿!」

    朱厚照略微思索便同意了,「杨介夫的脑子最清楚,你来执笔。」

    杨廷和当仁不让,「微臣遵旨!微臣还想请问陛下,臣主要负责什么?」

    「你最年轻,干点辛苦活吧。军机处所有往来行文由你负责,军务有时候不挑时间,只怕也会出现半夜叫你进宫的情况。」

    「效忠陛下是臣之福气,何言辛苦二字?」

    说穿了,杨廷和就是写材料的。这个活儿最是熬人,而且肯定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在脑子里。因为皇帝口述指令,会时不时的问起一些情况,那你就要回答得上来,否则干得就不好。而人形‘度娘,这个活儿好干的么?

    ……

    朝廷的意思如一缕强风刮向西北,刮向固原。

    朝堂的变化虽然剧烈,但从军报入京,再到皇帝有明确的旨意出京,前后不过三四天的时间。要知道,这个时候弘治皇帝还刚驾崩不久呢。出征的士兵每个人胳膊上还绑着孝布。

    如此高效、如此果决,新皇帝一上任就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圣旨以一种无可争议的态势告诉所有人,所有的官员不要跟我搞求和那一套。

    但等圣旨真的到了杨一清手上,他是既觉得振奋,又觉得压力巨大,皇帝的信任不是那么容易接的。

    「这几日来,鞑靼部在灵州城外沙井沟、庙儿沟一带侵扰劫掠,二月初,部堂率兵赶到灵州,鞑靼部随即北逃,我军追击不及,现如今鞑靼部又退回到花马池一带。」

    杨一清站在桉前,伸手指了指发黄的地图,「灵州至花马池一带,朝廷修筑了四堡,他们的情况如何?没有人接敌嘛?」

    「千牛堡、武功堡有与鞑靼交战的报告。铁卫堡和十星堡守备将军阎百能、岳引两人畏敌怯战,至今还未放一箭。」

    也就是说,鞑靼部在大明朝的这片开阔地带来去自如,想抢哪里抢哪里,而明军在这里为数不多的军事据点,有一半基本就是目送这支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