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心思

    第221章 心思 (第2/3页)

计也是明儿一早就会去找谈大夫了。」

    谷大用又问:「咱们把事情做得那么隐秘,就算最后真

    的成了,陛下又怎么知道是我们的功劳?」

    「这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妙计。」

    话是这么说,但自有妙计之后他便不讲了,这让谷大用心里有些计较。

    这不是当他是个冤大头忽悠他么?

    要他干活儿的时候讲讲那么多,等到真的关键时刻,又什么都不讲了,只说有妙计,妈的,你到底是什么妙计啊?

    这样一来的话,到最后就是他刘瑾不声不响的把功劳给领了,甚至什么时候领的都不晓得。陛下又怎么知道谷大用也在其中出力了?

    不过刘瑾毕竟官大一级,谷大用不敢多说,只能领命先回去了。

    就是走到门外的时候眼珠子轱辘轱辘转,还小小翻了个白眼。

    ……

    ……

    第二日下了早朝,朱厚照的心情不是很好。

    这事的起因出在那剩下的一百六十万两白银上。当日,皇帝为了向西北用兵,撂下了话,这次所有的军需不从国库支出。

    也是因为没有加重国库的负担,所以事情才相对顺利,否则没钱的话,就是把大臣逼死,无米下炊谁有办法?

    银两、粮草都有准备,京营也才能这么快的开拔。

    但二月的时间慢慢流逝,西北还没有多少声音,人心逐渐安定之后,皇帝手中的银钱惹来了注意。

    明朝的现状就是这样,百姓贫苦,年年有地方遭灾,国库银两老是不够用,现在皇上有钱自然是要申请一点。

    张敷华之前禀报说江西、四川有灾民,他被皇帝派去了南直隶借粮,借了半天一个一颗粮食没有,只知道向京城上疏,向皇帝要钱。

    南直隶应天巡抚丁祖萍也来了一疏,说手中无粮可借,那意思皇帝你就漏一点儿吧。

    而且战争的影响逐渐显现,京师的粮价有缓慢而明显的上涨,其他地方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这样的情况,朱厚照怎么能高兴?

    皇帝一不高兴,一帮重臣也别想着下朝回去休息了,全部给召到了乾清宫。

    他不高兴的理由,倒不是又要花钱,而是有一种感觉,就是下面的人不干活、不想动脑筋,就知道跟他张嘴,有困难就上交,到底有几个真的想着为他分忧解难?碰上这种事又有哪个领导会开心?….

    所以他有一种自己天天累死累活的,结果下面的人还跟着扯后腿的感觉。

    南直隶没有三司,只有两个巡抚,分别是应天巡抚和凤阳巡抚,应天巡抚驻南京(万历后常驻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凤阳巡抚且不去说他,应天巡抚所管理的是全国最富庶、也是赋税最重的地区。

    像苏州府、松江府,有明一代赋税一直很重。

    现在应天巡抚一道奏疏就说无粮可借,你特么的当我皇帝是傻子啊?

    所以一到乾清宫,朱厚照直接发问:「这个应天巡抚丁祖萍是什么人?」

    吏部尚书王鏊回话,「丁祖萍是成化五年己丑科二甲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山西道御史、山东左参政等职,弘治十六年,由广西右布政使调任应天巡抚。」

    应天巡抚是正二品大员。

    听着履历像是不错,但朱厚照不看表面看结果,你再牛逼不想着给皇帝解决问题,要你何用?

    「多大岁数了?」

    多大岁数……

    王鏊一时没记住。

    倒是韩文回话,「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