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巡视

    第320章 巡视 (第2/3页)

奏。

    但有时候也会有妙用。

    “弘治十七年,朕下令成立少府,你随户部前往浙江监督,收效甚佳。朕此次欲再委派你监督此番百万银两的去处是否合法,你可敢接?”

    哗。

    章懋老头儿把官袍撩得卡卡响,像精神高潮似的,“臣读圣贤之书,所为者,大明江山也!陛下重任托付,臣唯死而已!”

    其实章懋干此事尤其有劲头,一来这符合他的价值观,二来其实也是一种荣誉。

    每个人都会要点什么,他不要财富、不要权位,在乎的就是清名。

    皇帝是明君,明君用他来防止上下其手,史书会怎么记载他?

    所以章懋不在乎当世之人如何诋毁,他争得是万世之名!

    “既如此,朕意从都察院、锦衣卫抽调人员临时搭档,实行巡视制。其余的暂先不管,就是这事关国策的银两,朕就是要看看,到底有没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敢伸手到这里!”

    这就是正德皇帝。

    奉天殿里全部都是经历过弘治朝的老人。

    弘治皇帝什么性格每个人都清楚。现在,可真是时代变了。

    以如此的口吻、如此的语气甚至带点任性的脾气做临时性的新安排……其实某种程度上有些不太成熟。

    但他们也都是了解皇帝的人。

    皇帝做事何时不成熟?

    怕只怕,情绪也是手腕的一部分,就是要给所有人看到,一个理性的皇帝在这件事上展现出了很多的不理性。

    换句话说,

    真的会割脑袋,

    而且割你脑袋的时候别怪我,

    因为已经告诉过你,劳资来脾气了。

    锦衣卫牟斌、毛语文、韩子仁也都来了。

    这个时候,刑部尚书闵珪也进言,“陛下,既然是搭档,是否需要刑部和大理寺也一并行动?”

    “不必。”朱厚照似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朕帮刑部和大理寺判了,若有人伸这个手,犯得就是死罪。总之,话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有谁不给朕面子,求情不准的时候,不要说朕不给你们面子。”

    复套的议题到最后的时候没想到议出了这么个事情,许多人都没有想到。

    以至于复套以后如何在河套地区实行军屯的事都被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毕竟那可是一百万两,按照惯例多少可以拿一点……

    而不管结果如何,朝廷对外宣布都是首日大朝会非常顺利和成功,大臣们各抒意见,而皇帝耐心倾听、择优而用,一切都是一片祥和的模样。

    散朝之后各部官员也不愿就此回家,而是又一次聚集在了一起。

    先不说旁人,就是和复套有关的杨尚义、周尚文等人便都要聚集于杨府,皇帝拨了银银,却并没有说如何使用、分配这笔银两。所以具体执行其实掌握在杨一清手中。

    这是皇帝历来的习惯,定方向、放执行,只要你搞定、不出大乱子,在乾清宫就能领赏。这其实对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就像当初去福建的王鏊一般,杨一清也是肩上之担极重。

    所以夜晚的杨府人来人往、灯火通明,没有一个与复套相关的官员能早早的去勾栏里听曲,也没有人能回家安心睡觉。

    只有章懋一人,是杨一清请过来的,其他人都是自己上门。

    “……眼下有两件事,老夫觉得要首先去办。其一是剿套,朝廷既定了春季剿套之策,那么我等回西北之后就要积极整兵出击,杨、周二人皆是百战之将,此事倒不成问题。但大军开拔,需要军饷、干粮。”

    杨一清说话间偏向坐在自己左边的章懋。

    老头儿表情僵硬,捋着胡须说:“杨阁老身负复套重任,银两当花则花。老夫只需看到账目即可。”

    “善。”

    “两位将军呢?”

    杨尚义和周尚文俱答道:“义不容辞。”

    当然,杨尚义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