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声援边疆

    第347章 声援边疆 (第2/3页)

很多不易变质的腌制食品。

    好一点的能带些咸肉,不好的就是咸菜,反正一天三顿,顿顿就是一口干粮配咸菜。

    虽说草原上会碰到一些牛羊,但不会有成群的,最多打几只黄羊,用来给官员们打打牙祭,士兵是没那福气的。

    而成群的牛羊,那都是战利品,如果要吃这些,就说明境况已经很差了,有一种反正也不能活着回去,吃上一口好的,然后拼命的感觉。

    此外,还有一大问题就是水源。

    蒙古高原降水不多,有些水还是咸水,虽然沿着水源前进是个办法,但鞑靼人又不傻,你要来找我,我还沿着水源跑?

    不说其他朝代,仅是明军历次北征都不得不远离饮水地而追击。

    唯一的心安是周尚文已经不是第一回来了。

    对于马荣来说也是,

    弘治十八年出征后,马荣便意识到,要想在草原戈壁上打得胜仗,就一定要认识路,这比平日里操练再多都重要。

    所以这次他才托人给他找向导。

    其一,至少在茫茫的原野上认识东南西北,其二要识得马粪、羊粪等蛛丝马迹,这都是会留下重要信息的东西,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记得住一些有泉眼和澹水河的方位。

    这种人很难找,毕竟对于汉人来说,不会经常行走于这些地方,只有一些与鞑靼人有贸易往来的商人才有。

    “……此物名为黄花菜,记载于《北征录》之中,其花大如同蒿,叶大如指,长数尺,可采食。”

    向导是个普通的壮年汉子,他不穿戎装,只有一身麻布披着,脑袋都缩在其中,尽管如此脸上的皮肤也很粗糙,嘴唇也龟裂了两道口子。

    马荣还好,没裂口子,但嘴唇上泛着死皮、明显看得出来的有些干。

    他蹲下身,也是说是迟那时快直接张口嚼了一下向导所说的花如同蒿的菜,

    看得一旁的马胜和三名千户心里一惊,“少将军(二弟)!

    ”

    “微微甜。应该能吃。”马荣不以为然,站起身笑着说。

    另外一边,其实向导已经啃食起来。

    “以往我们都有干粮,也不愿意冒这个险,再加上本来也不知道。带你还真是带对了,至少能有新鲜的野菜吃了。”

    向导供职于商人,身份卑微,连忙道:“不敢,草原上走得多了,这才知晓。况且,这也不算什么本事,现在将军们也都知道了。”

    马荣笑了笑,给了身后四位将军一个示意的眼神,于是这四人便招呼着战士下马,“今天有野菜吃了,不吃那咸菜!”

    马荣把向导带到一旁,“食物、水、敌人,这三样都得找得到。别得本将军都不担心。”

    “将军,有句话小人还是要说……小王子不是昏庸之主。”

    “我知道,所以你更重要。”

    向导的眼神继续往北,“小人知道一处放牧地,至少还要再走七天。”

    “将军!

    看西边!”

    正说着,忽然有人报警情,马荣和以及他周围的一些人全都一跨上马,随后纵声大叫:“驾!

    ”

    马蹄狂奔,等离近了看却发现只是两头黄羊。

    草原上,士兵们已经乏味的紧,碰到只羊,都吹着口哨怪叫着将其围起来。

    马荣吩咐,“看看有没有人!”

    等到士兵将两只黄羊慢慢越围越紧,最后抓获,向导也跟着冲上来,他提着衣角一脚深一脚浅的快速走过去。

    绕着两只羊,左摸摸又摸摸,数息时间便抬头,很认真的说:“将军,这是养的,不是野生!”

    士兵的怪叫停止,大家都听得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马荣也一脸正色,“何以见得?”

    “看皮毛。”向导翻着黄羊的身,“比野生的干净多了,绝对是有人给清理过!”

    “可既然有人养,它们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向导则反问:“将军觉得这里是哪里?这里难道不能放牧吗?”

    听到这话,马胜那冲动的性子已经忍不住了,他马上策马回奔,并大叫:“全军集合!全军集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