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发怒

    第349章 发怒 (第3/3页)

。奴婢这就去安排。”

    朱厚照的想法,如果这个主事太监说的是真的,那么就可以把顾左抓起来,如果他说的是假的,也可以把顾左抓起来,

    抓起来……看看宫内的太监会是什么反应,是不是与外面什么人勾结。

    其实前几天,韩文的奏疏也有些奇怪,或许也会与此事有关。

    反正现在处处透着不寻常,让朱厚照心中多少有些不详的预感。

    ……

    ……

    扬州,

    顾左收的是司礼监的令信,令他启程回京。

    这倒是还好。

    主要是他之前派出去的刘大刘二还没回来,所以让他不得不多等了一天。

    刘大刘二回来以后径直去向他禀告情形。

    刘大说:“我们二人沿途查看,现如今民间正盐极少,最多三成,而私盐泛滥之势则难以阻挡。有些传自祖上的盐商,明明有几代经验,但是因为手中盐引难以支盐而破产。据他们所言,”

    “原本朝廷规定四品以上的大人们及王、公、伯爵等贵人之家都不许领取盐引,可是自正统之后,这条规矩渐渐形同虚设。大人、贵人们有一百种方法获得盐引,而且他们还害怕辛苦,自己不肯费劲巴力地跑腿做生意,只想着把盐引高价卖给普通人,如此一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并且贵人所卖出盐引的价格也有不同,若是有足够能量的人出面,尽快到盐场支盐,则盐引的价高,若是品级低些,盐引的价格自然也就低。所以每一个做得起来的盐商,其背后都有朝廷的贵人。”

    刘二接上,“朝廷设置的运盐使司里的官员也大多不是好人。朝廷承认了‘余盐’存在以后,有司早年还会用米、麦收购“余盐”,再转手给持有盐引的盐商;后来米、麦储备不足,大明宝钞无人愿用,灶户享有的赋役豁免更是名存实亡,有司便规定,只许灶户纳银代盐。”

    “可灶户本就缺吃少穿,哪里还有银子用来抵赋役?无奈,灶户就只得把私下里生产的盐售给私盐贩子,换来生活所需的银子,并将其中一部分银子上缴有司,艰难度日。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灶户家破人亡,灶户逃亡之事也时有发生。”

    顾左越听越是生气,这么说起来,其实朝廷的盐课已经成了完全没有规矩的地方。上上下下的人盯着盐课这点儿银子,大家根据自己的权力来决定收入的多少,最后就是朝廷盐课越来越少。

    权力越大的人活得越滋润,而普通的灶户已经被欺压到不得不逃亡以求活路。

    砰!

    顾左忍不住勐拍桌子,“权贵、官员上下索取无度,盐政败坏如此,若再不整治,我大明亡国有日!”

    想当年,太祖、太宗之时开中盐法是多么善的一项制度,结果百余年下来完全变了样,内里秩序全失,根本就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现在大明朝要中兴,带着这样的盐法的中兴还叫什么中兴?

    “咱们回京!”

    顾左下定了决心了,这次就是粉身碎骨,他也要把事情和皇帝禀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