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真得花钱

    第375章 真得花钱 (第3/3页)

 外面太阳已慢慢落山,午间的燥热不见。湖边的小亭又有几分凉爽。

    今日既然不处理政务,稍作休息,继续恢复,他便也给自己找了些乐子。

    就是叫来秋云与他对弈一番。

    晚上再用些清澹的美食、好好睡上一觉,如此舒服多了。

    第二日。

    礼部尚书林瀚和工部尚书曾鉴按照旨意入宫。

    朱厚照脸色又多几分红润,年轻人的朝气似乎也回来了大半,“……朕想在京师建造一座大些的藏书楼。”

    藏书楼一词更易于古人理解。

    “藏书楼?”

    “嗯。朕知道,朝廷本就有文渊阁用来收藏图书典籍。不过那是朕读书学习的地方。这次,朕是想为普通的百姓建一座藏书楼。”

    林瀚和曾鉴都有些惊奇,

    但虽说奇怪……他们也无法反对。说到底这又没什么不好。

    “陛下之意,是用藏书楼教化万民。”

    “可以这么说。”

    林瀚思来想去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最终还是赞成,“此乃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善政!如此,我大明礼教文化必定繁盛!”

    朱厚照虽然不是很喜欢这两个老臣,但他们也就是迂腐,并不奸坏。

    “朕的意思,藏书楼就在西城选块地方,离书院近些,规模也尽量大一些,免得以后书不够放。当然,如果地方不够建,那就远些。总之先要大。”

    曾鉴不明白,“陛下,这是要多大?”

    朱厚照想了想,“怎么也要能够容纳五千人在这里面同时读书。”

    “五千人?!”

    孔子也就三千弟子。

    不过朱厚照是按会试的人数算的,到了科举之年基本上入京的举子会有五千人左右。

    但人数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大了以后,可以包罗万象,多放些书。

    而且他不会只放儒家经典,像是兵书、史书、农书、甚至将来会有的经济学的书、格物学院出的书等等都会存放。

    不过放儒家经典以外的书这种事,他不会和两位老臣讲。

    现在只说要建藏书楼就行了。

    曾鉴对此别无二话,他只有一个说法,“臣听说陛下设立了京师规划司,似藏书楼这样超大建筑,是不是也要宋司正那边一并配合?”

    朱厚照点了点头,“这个没问题,朕会与其说的。”

    此外,藏书楼的性质也会是非营利性。

    因为是面向普通百姓,实际上会准许所有人进入其中自由免费

    我们这个民族,对于教育的重视是无以复加的。这时候也不存在读书无用论,这时候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但古代读书也不是件容易事,如果家里穷,那么书从哪边来呢?

    而朝廷营造一个知识宝库,并对外开放,谁说就不会有读了兵书的军事天才和善于经济的内政之才涌现?

    可以说,这才是未来的惊喜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