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为什么?

    第414章 为什么? (第2/3页)

    所以在设计上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中央空间做四等分,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同时做四个迎接客人的前台,周边辅柱与墙体的空间做成一个长廊,沿着长廊就可以找到楼梯向上二层。

    从外围看,一层最宽,越往上越窄。

    梅怀古将这处地方用作客栈。

    此外,因为建到第六层以后已经高于皇宫的高度,为了保住项上人头,第六层并不对外开放。

    其余五层则开辟出品次不等的客房。

    且客栈这个名字不必再用,皇帝将其改为了‘悦庄’。

    开门做生意,有的人面向穷苦人,有的人面向富人,梅怀古做了这么个东西就是要给往来京师的富商提供落脚之地。

    除了富商,还有赴京师科考的富家子弟。

    为此,里面的各种设施都不是一般简陋的客栈所能比拟的。

    而近来京师颇为拥挤,选秀、科举、捷报……各种事情,催生出正德元年一个非常热闹的秋冬之季。

    悦庄在10月10日正式营业,这是会试正式结束的第一天,于是乎悦庄一下子就给放了松的举子们给‘占’了一大半儿。

    剩余的也被一些客商所订。

    毕竟京师之中还从未有这样的处所。

    张璁和许多人一样,因为是觉得热闹,所以到这里瞧瞧,反正昨日已经考完了,眼下也只能等放榜,要说继续读书,却也没有足够的静气了。

    不过等到他回到浙江会馆的时候,却发现当日所遇到的那位老者仍然在看书。

    这让他有些脸红,内心也生出一丝惭愧。

    他本来想着还是不要去打扰了,不过转身时听到‘砰’的一声响。

    紧接着就是急匆匆的脚步。

    是张璁跑过去帮忙,老人家的书没放好,掉了一地。

    “……多谢多谢,老夫自己来就好了。”

    张璁说:“无妨,我替前辈捡一些。”

    “要小心,不可弄坏了书。”

    张璁无奈而笑,不过定睛一瞧,却发现都是很老、但同时也很简单的书,“前辈为何将这些蒙学之书也拿了出来?”

    老人家扶着腰坐下,缓声解释道:“老夫年岁大了,回到浙江至正德三年再赴京赶考,这身子也不知支不支撑得住。所以就想着还是不要回去了。”

    “不过长安居、大不易,虽说有些廪粮,也不能坐吃山空。正巧,听闻圣上仁德,欲在京师南城贫苦百姓之中开办私塾,免去学生束脩而由官府发放。因而老夫便想,反正会试已过,明日便去私塾寻一去处。”

    张璁听明白了。

    朝廷确实也有这样的声音出来,

    因为私塾本身好建,眼下谁都知道朝廷有银子。

    问题是老师何处去寻?

    也不知哪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