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我已帮二哥讨了

    第425章 我已帮二哥讨了 (第2/3页)

处,便是把这件事广而告之。

    朱厚照更要考虑的是,派一个什么样的任务给威宁伯。

    他是武将,可军国大事又不放心交给他,把这么一个地位高而本事还不确定的人放到边军之中,会弄得所有人都难受。

    靳贵眼看皇帝一时难以定计,提了一嘴,“陛下,可是在为威宁伯的去处发愁?”

    “你有何好的建议?”

    “臣愚钝,不过侍从室总是记录陛下所关心之政事,其中有一件,或许合适。”

    朱厚照一时间还真没想到,这么个说废物也不废物,说能耐也不能耐的勋臣,放到都督府养老,那选择一大堆,可他自己关心的政务里能有什么?

    “说说看。”

    靳贵半抬着胳膊,“陛下,可还记得民牧?”

    “河北之地的民牧?”

    “不错。”

    朱厚照眼睛一亮,这的确不错。

    大明的马政在他的支持之下,已经迅速扭转颓势、发展壮大,当然,这是官牧,与之相对应的民牧,则在逐步退出。

    这一进一退的趋势都在加快。

    民牧的危害自不必说。

    朱厚照虽然历史不好,但总归记得正德五年的刘六、刘七大起义。

    马这个事,朝廷肯定是先供应军队,不管是战马还是后勤运输用的马,真要发生战争,一方面是官牧马场蓄养,一方面是向西域购买,再就是向民间征调。

    在此情形之下,民间用马必然大为紧张。

    但即便如此,朱厚照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老百姓都开始起义了,你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能继续维持这个民牧之策。

    史书记载,正德五年开始,这群响马盗转战于南直隶、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这些全是中原腹地,前后持续三年之久,并且三次危及京师。

    所以民牧无论如何要退出。

    退一万步讲,就没马用了,都用骡子,那局势也比到处平叛要好吧。

    再说,老百姓苦得连自个儿都养不活了,又能指望他养出多好的马?

    这几年来,随着官牧马场数量的增多,北直隶地区,以县为单位,逐次的退出了百姓养马的政策,而空余出来的劳动力,一方面是回归农田,一方面也有进京务工的。

    其中京师地区,也就是顺天府的民牧经过几年清退,已经接近尾声。

    顺天府辖22县,其中矛盾最为尖锐的大兴、宛平、霸州等都已退出民牧,剩余还有固安、永清、昌平州(领3县)、涿州(领1县)等六个县还在排队。

    说是排队,其实自从其他的一些州县开始取消民牧,依旧深受马政之害的百姓开始变得更加无法忍耐。

    朝廷也只得加快速度。·

    所以这个事情,到这个程度,说简单也简单,毕竟是往缓和社会矛盾的方向去的。

    但说难也难,一个矛盾比较尖锐的社会在转变之中,一个处置不当,也容易引发一定规模的民乱。

    当然,因为总体上社会矛盾在缓和,即便有乱,朝廷也有掌控的能力。

    所以这件事的确相对合适。

    再有,马政归属军政,勋臣接触,也属名正言顺。

    朱厚照心里算有数了,“这件事先不要声张,等到结案之后再说。”

    “是。”靳贵老实回答。

    与此同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