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算账

    第435章 算账 (第2/3页)

00万的大关,终明一代,比较好的年份大约就是在这个水平,正德元年还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高峰呢。

    主要是浙江增长30万,山东增长8万石,北直隶增长7万石,其他地区基本持平或小有增长,而之所以最后被平为40万,则是因为有些地方在减少,例如四川。

    “……另,今年查两淮盐税一案,抄赃银862.34万两,按照陛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存银目前放于少府,计划于今年花费到民间。另有市舶司准入存银118万两,按照陛下旨意,这笔银两用于赈灾,目前也是封存之中。”

    这是当初皇帝答应臣子的,在福建搞市舶司准入制,所得银两用于赈灾,而且说是赈灾就是赈灾,朱厚照一分没动过,也没让其他人动过。

    韩尚书这一番话交代下来,好些个臣子脸上都有欣喜。

    大明朝的国库也开始有‘余粮’了!

    不过国库这边没什么搞头,这些税赋,三分之一要用作俸禄发放,三分之一要给天下宗藩,剩余的因为开中法取消,商人不再向边疆输粮,所以还得拨一部分到边疆,用作军饷。

    这些花销都是固定的,除非忽然间税赋从2800万变成5600万,否则不太可能有太多的余粮。但这又很难,朱厚照再厉害,也搞不出杂交水稻和化肥这种东西,生产力在这儿摆着呢。

    不过除了国库,还有一项。

    也是许多人关心的一项。

    就是宫里。

    皇帝内帑还余400多万两银子,但关键在于,皇商、以及杭州、苏州等地的织造局起解了多少银子入京。

    因为是百万两级别,箱子太多,瞒也瞒不住,因而众臣都知道有钱,只是不确定具体多少。

    一般来说,内帑就是皇帝要把自己的钱和国库分开。

    但碰上正德皇帝,他是光明正大,浩然正气,便是内帑的钱也不是用在自身,所以这个账目也不瞒着。

    只不过要让皇帝花钱,理由得充分,不然皇上就当成冤大头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笔钱和国库一样,都还是用于国计民生。

    “国库的账,大约就是如此。不过想必诸位爱卿也知道,正德元年是开海的头一年,皇商的海贸盈利甚巨,刘瑾,”

    “是。”大太监向前一步,大大方方的宣布,“据皇商和各地织造局进奏,正德元年因有陛下开海之策,三地市舶司均大开海贸,共计上缴银两计502.58万两!”

    数字一出,满堂皆惊。

    刘瑾直接卷了起来,“万幸当初陛下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坚持开海,方才有今日我大明财源滚进!陛下真乃万世之明君!”

    他都这样讲了,其他人也都不好不表示。奉天殿内,一时尽是颂圣之语。

    朱厚照看着他们一个个惊讶的表情,也是觉得还好没听你们这群人的。

    至于那个数字,也是颇具味道,500出点头,这就是用了心思的,他永远不有498这种数字上来,真的是这样也自己贴点银子凑齐了。不然,少上了一个台阶。

    而合计起来算,朱厚照如今可以动用的银两已经超过1700万。

    数字很庞大,但其中仅是这两年从海外收获的就是700多万两白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