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守望

    第444章 守望 (第2/3页)

求,就指着这些地让生活过得舒坦些。已经没了权,再没了钱,那这国公爷当得有什么意思?

    反正,圣旨又没有严令他们退田。

    英国公还担心其他人万一真去圣上面前退田,到时候显得他们这些人难看,他连这个担心也没有,他就是害怕皇帝是不是藏了什么心思,所以才过来求得一份安心。

    其实朱厚照压根没想过通过‘挤兑’这种方式就让这些人因为恐惧或是不好意思,而献出家财。

    那太幼稚了。

    他主要是利用这些衬显自己的道德地位。

    而真正的杀招,在于任命顾人仪这样的知府。

    以他的政治敏感度当然知道,一旦顾人仪这种臣子在这种档口、走到顺天知府这个位置上,那就是不死不休。

    但朱厚照只能这样做,河北农民大起义就在这几年。说实话,当初顾人仪的奏疏还是让他有些震撼,他只知道民牧害民不浅。后来一想,如果退出民牧老百姓还是活得那么惨,那么这种人地矛盾得突出到什么地步?

    中国的老百姓,但凡有稀粥喝都不会杀官造反。

    而对于顾人仪来说,天子的心意他摸清楚了。老百姓的困难,他也看清楚了。他当然会不死不休。

    皇上的田都退了,你们他妈的凭什么不退田?

    正儿八经买的,那没话说,可要都是正儿八经买的,北直隶现在应该是乐土,而不该是人间炼狱。

    宫里的旨意倒也快的。

    皇帝这边说,那边就有人去传。

    王鏊也告辞出去了,但他不是回家,而是去内阁。

    当初,刘健愿意去山东,那是几番操作、再加上刘健本身也有刘木头的称号,愿意践行做官为民之心才得以促成

    实际上一般内阁的首揆不太可能再去一省当个布政使,这和面子有些关系,更主要其实也是政治。

    但凡有一点史观的人都清楚,出仕为官啊,往上走确实难,但更难的是往下走。

    千百年来,当大官的人很多,但好好落地的人,极少。

    就像此时,内阁阁老这种能量的人,要打倒他会有很大的风险,相当于是摸老虎屁股,所以一旦他真的出现颓势,那就要打到底。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不把他弄死,留个半死在那儿,万一立个什么功,或是皇帝消气了,再把他弄回来当阁老,作为他的对手,伱说闹心不闹心?

    这个道理,刘健、李东阳这种人自然都明白。所以要退,就退回老家。

    那种时候政治对手一般会顾及一些自己的名声,再加上你显得无害,老得不能动了,反而安全些。

    对于刘健来说,他还好,因为他身后是李东阳和谢迁,这两个人不会天天罗织罪名陷害他。

    可李东阳和谢迁就没那么好运了。兵部尚书王炳明里暗里的推动一些事情,他们能不知道?

    包括这次争银子,双方之间有些矛盾,如果他们退而不休,王炳就会如鲠在喉。

    所以他们倒没想过走刘健的老路,

    直到王鏊表达这个意思。

    两个人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