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王氏父子

    第511章 王氏父子 (第1/3页)

    正德四年四月初,

    朔方镇的镇城里来了一队人马,大约要有三千人。

    领头之人,是正德二年良乡一战成名而被皇帝封为武节将军的韩十二郎。

    武节将军是一个散官的名称,就是有官名而无官职,但可以解决‘品级’问题,这是个五品武官。

    他的官职则是上直亲卫虎贲卫的千户,而他的年纪也就和皇帝差不多大。

    战争中活下来的人总是有这样的好处。

    在京中差不多两年,上面又有新的调令下来,今天他就是向王守仁交差来了。

    “奉上意,末将领丁口一千两百余、工匠八十七人归入朔方镇,另有牛犊、农具、麦种一并入库,请都使清点核查。”

    王守仁刚刚巡视北安苑回到朔方镇,见到有这么个好消息,心情顿时欢畅。

    “起身!”

    “谢都使。”

    “刘阍,你带人去,安顿百姓。”

    “末将领命!”刘阍已经驾轻就熟,毕竟这不是第一次了。

    王守仁则把韩十二郎带来的皇帝的信件仔细阅读了一番。

    与以往一样,皇帝还是非常的支持他,他上奏河套地区需要人口,于是人口便一趟一趟的来了,这已经是第十趟了。

    而开垦土地所需要的耕牛、农具、种子朝廷一样不吝啬。

    皇帝在信件之中的用语更为亲切,王守仁不知道其他人和皇帝交流是怎么样。

    反正每次和他的信件之中,总是要关心一下其他的……

    比如会问他,

    爱卿你近来身体可还好吗?

    爱卿你为国屯兵边疆,分外辛苦,一定不要过于劳累。

    爱卿你要是思念故乡,可上奏禀明。

    爱卿你在边疆之地,务必要勤操兵马,免得鞑靼人死灰复燃,万一被他们偷营成功,你的性命可就危险了。

    ……

    诸如此类,反正王守仁也不是第一回看了。

    就像此次,皇帝说:爱卿,听闻这个韩十二郎原先就是生长于西北,对鞑靼人十分熟悉,在战事中表现的也十分优异,我特意把他派过来,增强你手上的力量。至于他是否真的成才,你看着办吧。

    王守仁眼皮子抬了抬,瞄了一下下面的人有没有在偷看他,那种心里仿佛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怕被人瞧见一样。

    实在是……皇帝的一些表达有些肉麻……

    于他而言,则是一种压力了。

    继续看下去,皇帝又说:你的父亲在南京当兵部尚书很多年了,他的身体还好。眼下又是用人之时,朕意调其入京。只是北直隶不比南直隶,到时候必定日夜操劳,所以问问你的意见,你觉得如何?

    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已经六十四了,这年纪再当个官也不是不可以,好些人七十多、八十还在干呢。

    只不过这么问王守仁实在是有些宠溺了。

    老规矩,王守仁决定写信‘驳斥’一下皇帝,对臣子这么好也是不合规矩的!容易助长臣子的气焰,我是不会这么干的,但是万一其他人忘却君臣之礼,这可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