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何为国力强盛

    第548章 何为国力强盛 (第3/3页)

他不辞辛劳始终跟随张璁一起推动此事。给耕牛、农具,教树植,复租赋,遣官劝输,诛侵暴之吏……这些都是他作为巡抚可以直接协调处理的事。

    而由于军队本身就有屯垦的职责,所以量地、分界,也不用再劳烦他人,直接领着卫所士兵们就开始了。

    王廷相在和张璁算账,“以目前来看,除靖虏卫的三卫人马,今年可获屯田100余万亩,且裁撤三卫所,宁夏镇军卒减少,各军所获军屯可适当增加。不论如何,按照朝廷所定每亩一斗两升之税,宁夏镇明年可收获粮米100余万石,可上缴籽粒数12至13万石。剩余的留由自用也是够的,此后也不再需要朝廷千里运粮,甚至还能有剩余。”

    古时候,一名成年男子,一年要消耗600斤粮食,也就是4石。四卫人马再加上些随军人员,一年消耗主粮20万石。

    但这是理论情况,首先收成看天,随便弄个什么区域性灾害,马上就减产。而且人不能只吃大米,他总得吃油、盐、糖,总得扯几块布做些衣裳,所以就需要再换些银子。还有除了人,马也要喂。

    养一匹精壮的马所耗费的粮食,能养活四五个成年人。

    所以真的粗暴的吃起来,加之官僚体系中难以根绝的贪腐问题,基本上连吃带拿,到最后能余个10万石算是不错了。

    就这余下来的,还有人要打它的心思。

    “靖虏卫的军屯也要清理的。”张璁补充说道。

    虽然说靖虏卫没怎么受反叛的影响,但是张璁又不是来平叛的,他是来清理军屯的。

    王廷相自然明白,也没有任何一道政令将靖虏卫给踢出去,“靖虏卫有些特别,虽每分田地有近200亩,但土地贫瘠,气候早寒,且相当空旷,原先是要朝廷岁调10万石粮米给养的,重新清田以后,至少要能自给自足。”

    换句话说,靖虏卫实际上也相当于贡献了10万石的屯田籽粒,不需要再调粮了嘛。

    宁夏镇是边关之地,稍作整顿,便有22万石的屯田籽粒。

    仔细想想,大明一年才一百多万的籽粒数,宁夏一镇而已,这都要七分之一了。

    可大明所设置的军屯之地,岂止七倍宁夏那么大?

    除了其余边镇,还有广大的内地卫所,那些卫所也是屯田的!

    只要把这些潜力都挖掘出来,不说恢复洪武年间一年屯田籽粒两千多万石的辉煌,至少一年让朝廷收个1200万石的粮食是没太大压力的。

    如此,岁入便能大幅度增长至4000万石。

    增长是一方面,许多卫所清理军屯以后,开始重新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再调拨粮食。所以消耗还少了。

    那个时候大量的粮食储存于预备仓,大明也能实现记述汉代强盛的那句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而这,就是所谓的国力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