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一个盒子,两把钥匙。

    第789章 一个盒子,两把钥匙。 (第3/3页)

杨尚义开个‘告状渠道’,就是说兵员、马匹、兵器、军饷等等,所有的方面,不管是谁,凡是不配合的,杨尚义都可以告状。

    这就和一般的奏疏不一样。

    明朝的奏疏是大臣写完,然后递交通政使司,先分类誊抄,然后到内阁,阁老们讨论一番之后进行票拟,也就是提建议。

    票拟之后则是批红,也就是皇帝用朱笔御批意见。

    当然,有些不靠谱的混蛋嫌累,把这个差使交给自己身边的太监行使,那另当别论。

    总之朝廷最初设计就是这样的。

    但这样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下面的大臣上奏一样事情,皇上还没知道,大臣就先看完了。

    正儿八经的常规事务自然没问题。

    可要是要紧的、敏感之事呢?

    先知道的人先准备,等皇上问起,他们连腹稿都打好了。

    可密折是不一样的,除了写的人,就只有皇帝能看,其余的谁都不知道。

    康熙的时候,将密折权赐予了一百多位大臣。

    到了雍正时期,这个规模扩大到了一千多人。

    而且相互之间谁有密折权,是不能胡乱说的。

    你可以告诉别人,但叫皇帝知道,那也是重罪。

    因为爱新觉罗家的皇帝把大臣当家奴来管,家奴和主人的事情,全都和外人说,那不能接受。

    这样大臣和大臣之间的那种联合,实际上就被打破了。

    就像一个小班级里头,当你知道一定有班主任眼线的时候,你还敢玩手机、吗?或许有的厚脸皮的仍会恬不知耻的说我敢。

    可如果被发现的结果是杀头,你还敢吗?

    换成朝中的大臣,他们私底下相互勾连什么事,小事或许还行,几个人贪些银子啊,小范围内的也没关系,而且贪财不是杀头的大罪。

    但,只要遇到大事,像什么密谋造反,弑君篡位,那就绝对做不成。

    前提皇帝是个正常人。

    因为你不知道你面对的人有没有密折权。

    你还怎么秘密谋划?谋划来谋划去,三年发展二十个同伙,搞不好其中还有混吃混混名声的。

    满清虽然可恨,但那种皇权的稳固是历代都达不到的。

    话说回头,

    杨尚义后来的大明骑兵统领就是周尚文,那个年头,作为统领大明的巅峰战力的亲信将领,周尚文也有密折权。

    密折权就是一份恩宠,让他们自己明白,自己和皇帝关系很近,所以荣华富贵在身,他们造反只存在理论可能。

    毛语文这次来送的就是这样东西。不过他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只有一个大木盒子。

    这个大木盒子,里面还有一个红色的锦绣盒子。

    这就是密折权的代表。

    一个盒子,只有两把钥匙,一个在皇帝那里,一个在大臣这里。

    宁王和江南的事情到这个程度,朱厚照觉得是该给周尚文打个招呼了,免得他云里雾里的,还不知道天子心意为何。

    他写的信意思也很简单,他直接说出锦衣卫回探,江西宁王有反叛之象,所以要他整顿兵马,及时反应。

    周尚文放下信以后心中很是震惊:怎么远离了边疆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泼天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