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杨廷和,革职收押。

    第793章 杨廷和,革职收押。 (第2/3页)

、百户等大多出自军学院,剩余的则出身勋贵世袭之家。

    比如周尚文有三个儿子,他的小儿子有些不知好歹,一个虚衔打发了就是,但大儿子和二儿子还算能用,于是便荫了千户官,在军中当值。

    守卫紫禁城这种重地的兵马,忠心和能力有时候是要平衡的。不能光看战力,如果不忠心,战力越强,收拾的可能是皇上。

    所以其中肯定有一定比例的勋贵子弟。

    朱厚照作为明事理的皇帝,只要明晰赏罚之道即可,简单的说,血脉身份可以确保进去,但不一定能升官。

    这就是所谓的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能死脑筋,一个道理认到死。

    承平的日子里,朱厚照也会时常演武检训,绝不至马放南山,

    而皇帝点兵出征,不可以每次都只要甲级卫,其实是要在甲、乙之间略作平衡,给乙级卫少一些名额。立功机会虽少,但有。

    最弱一级的丙级卫所那责怪自己吧。

    除了这六卫人马,还有皇帝一直培养着的神武卫。

    神武卫的指挥使是许进,已经跟随皇帝十多年了。

    这个卫所以人数来论,最多都能称为半个卫,鼎盛时只有两千多人,后来朱厚照觉得太多,又筛选裁撤降为一千多人。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许进亲自挑选,每一个都有单独的个人档案和背景调查,甚至朱厚照都要亲自看的。

    是真正的虎兵劲旅。

    皇帝偶尔需要练武解闷时,大多是他们陪练,如果要运动逗趣,也是他们作陪,如果要微服私访,更是他们暗中保护。

    神武卫的人马管束的也是最为严格,他们都是全天在岗,如果要外出离京,还需要特批,而且要写明离开和回来时间,外出地点、事由等等。事后核查不准的话,那麻烦大了。

    当然待遇也是最好的,在选的时候还会偏向于穷弱之家,最好就是全家靠着他当兵才过上好日子的那种。吃苦耐劳,又忠心可靠。

    尤其是性格,也作为一项因素放在其中。

    因为条件苛刻,所以增增减减的就是一千来人。

    皇帝既然要离京,神武卫肯定是要跟随。

    调兵令之后,则是调粮令。

    大军出动较为急促,京通仓虽能紧急调运一波,但几百万斤的粮食光从仓里装运到船上也要不短的时间吧?又没有起重设备。

    朝廷的办法,就是由沿途官府供粮。

    当然主要是大运河沿岸,包括济南、淮安、扬州等府。

    到正德十一年,朱厚照已经温和的复活了预备仓制度,前些年他很是耐心,采用实报缺额、多年补充的办法避免了官府为了应对检查,强行征粮。

    现在各府州县的预备仓中应当都是有粮食的,如果没有,这就怪不了旁人了,自己等死吧。

    粮食除了要有,还得有人运。

    也就是所谓的运粮队,这在之前算是百姓赋役当中的役,所谓国家打仗,耗尽民力,就是因为国力有限,不得不征调民夫运送天量的粮食,有的时候打仗打个几年,耽误了农时,自然就是民不聊生了。

    但那是国力不足的情况下。

    现在朱厚照内帑之中就有存银几百万,征调船只、使用民夫都可以花钱进行,当然这需要一点时间。

    而且少府之下有粮商,粮商本身就有运粮的队伍,自然可以紧急征用。

    至于武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