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京师喧嚣

    第807章 京师喧嚣 (第3/3页)

从乾隆二十年开始,连续四五年的高强度用兵,最终拿到了这个地方。

    在此过程中,乾隆皇帝对当时收留准噶尔叛将的哈萨克汗国毫不客气,要人不给直接就是派兵进入该国境内,并且威胁灭国,最终使得哈萨克汗国举国投降。

    此人后来又连夜跑路,逃到了俄罗斯国,乾隆皇帝不顾百官阻挠,强令前线将领以大军威胁俄国。

    更狠的是,准噶尔汗国上下老弱被清军屠杀的一干二净,以至于后世有人调侃为什么《清史》修不出来,就是以为清准战争没法写。

    当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便是清军要去平定南疆之前发现,咦,怎么还有一万多人藏在山里?接着就又大军派过去给杀了个干净。

    总而言之,你要看那段历史才会觉得妈的,咱汉人也该有这气魄。

    所以朱厚照对于新疆来的奏报一直很是关注。

    实际上要说起来,这地方确实不如中原适宜生存,所谓的汗国其实就是一个一个部落和城池嘛,相当于一个一个据点,每个据点可能守军也只有个几千人。

    而且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都不是很兴盛的那种超级帝国,并没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以嘉靖年间的明朝国力,这些汗国要是真的强大,嘉峪关根本也守不住。

    所以明军在这里作战,最大的敌人是天气和补给。

    新疆现在是杨一清总制,隔着千山万水,中央给了三卫人马,并分别以成国公次子朱凤、马荣和凌卫锋为指挥使,就这小两万人马,叶尔羌汗国要想吃下来,就得从联合境内各个部落的力量。

    而明军之所以一直未出兵,便是因为这大半年来是一直在收拾剩余的关西七卫,也就是曲先卫、安定卫、赤斤蒙古卫等。

    这些卫所本就是羁縻统治的一部分,当明朝强势的时候,要收拾他们还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会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选择投降。

    朱厚照在历次奏疏之中,则是责问弘治年间为什么某某指挥使不听宣调,什么意思?总之就是找他们的麻烦,这帮家伙本就是反迹频频,自然不难找麻烦。

    这次又是送来的投降书,

    朱厚照仍然不打算放过这些忠诚度不够的外族,所以略微思量之后就拿起朱笔御批,并在嘴上同谢丕说:“大明原先都曾给过这些部落机会,但自本朝设关西七卫之始,百余年来,是我大明违背盟约的次数多?还是他们背叛我大明的次数多?

    如今想仅以一封称臣书便想了却桩桩旧事,朕却不能轻易允之。因而若要归降,需得做到三件事。第一条,朕不敢自诩君子,但也要防备小人,既然愿意归降,那便遣子为质,送入京师。第二条,便是要听从调遣,一并讨伐叶尔羌汗国!若有畏战不前者,更当处斩!最后朝廷本在组建新疆的第四卫,他们既是大明臣民,怎么能一人不出?”

    把这些卫所中的精壮之兵抽调抽调,免得他们自己聚在一起,生出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