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南洋九边

    第894章 南洋九边 (第2/3页)

来沉重的负担,导致国家衰亡。

    但这次宫外的声音确实都是大部分支持。

    事后考虑原因,

    一个是大皇子的身份起了作用,他好不容易弄出一样事得到皇帝的重视与鼓励,并叫他多与有识之士商议,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大部分也是礼教观念重的官员,其中不少人应该是为了他而支持。

    第二是朱厚照多年对利益格局的塑造起了作用,大明如今半大陆半海洋国家,从社会生产上来说是半农业半商业国家。

    一众勋臣武将一手靠着海贸分利、一手靠着扩张封爵,他们为什么反对?

    第三个,则属于是博望侯景旸的功劳了。因为他,大明不少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看的第一幕,就是西方人对弱小民族国家的屠戮与蹂躏。

    大明与属国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今天大明不管属国的死活,等到起视四境,西洋人到了大明的沿海又该怎么办?

    当然了,还有一个更现实的理由:皇帝支持,你反对,你还想不想做官?

    除了这四点理由以外,

    反对者却拿不出什么在现实意义上站得住脚的说法。

    尤其支持者众,出现一个反对的声音,往往就会被质疑成卖国贼,这样的气氛之下,其实就算某些人有些疑虑,也不敢说话了。

    载垨稍微压了压脸上的得意之情,谦虚说:“父皇柄国二十一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国为民之心,百官们皆心中有感。儿臣这也是托了父皇的福气。如今的大明坐拥万里江山,《明约》签订以后,大明与一众属国都为统一的共同市场,如此功劳,不下于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之功。而为了围护这个共同市场,朝廷应当有所作为才是。”

    严嵩也适时跟上拍马屁,“大殿下所言乃真知灼见,属国的市场也是大明的市场,将来大明的商人、百姓都会在南洋行商、生活,西洋人却虎视眈眈,与其将来被动,不如现在就开始建立统一防御,以微臣看,这可与北方长城九边对应,称为南方南洋九边!”

    “这说法倒是精妙,叫每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