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只能做些苦力活了

    第171章:只能做些苦力活了 (第1/3页)

    听到种地两个字,所有人都觉得讶异,但是章楶却表现的十分赞赏。

    周伯达更是直接说出:“孔圣人有云,君子不器,我等读书人,应当以学而优则仕为先,如何能让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数年,去做那粗鄙劳动之学?”

    章楶蔑视道:“迂腐,学孔圣文章,却不学孔圣意境,所谓君子不器的时下环境,是那高位者樊迟心血来潮,想要学习种庄稼,孔圣人自然是不能满足其个人喜好,否则,引来世人效仿,祸乱朝政,岂能一概而论?”

    周伯达立即躬身,恭敬说道:“章翁教训既是。”

    章楶赞赏朱冲,说道:“我大宋眼下的时局,与种地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河湟之地,那河湟之地地广人稀,虽然有几十年的开边,但是,依旧开发不足三成,还有成千上万的良田没有开垦,而我大宋境内,土地稀有,而且人口稠密,粮食紧缺,粮价被奸商垄断,操控粮食价格,致使我大宋子民时常处于饥饿当中,若是能利用河湟之地,最大限度的开荒种地,能大大缓解我大宋境内的粮食紧缺的情况,又能占地立足,实则是一箭双雕的计策。”

    朱冲当然知晓大宋的粮食问题,大宋从立国之初,就是一个粮食紧缺型的国家,所以,才在汴梁建都,因为那里是运输粮食的中转站,地理位置就是为了粮食而存在的,不管是水运还是陆运,汴梁的运输道路条件,都是最合适的。

    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就是粮食陈化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因为粮食大多由水路运输,并且存在南方,南方多水,而且经常水灾,所以,粮食很容易就变质了。

    这让本来就短缺的粮食,变得更加短缺。

    再加上一些运输粮食的官员作奸犯科,这粮食,就成了困扰大宋,并且成为拖累大宋经济崩盘的罪魁祸首之一。

    所以,朱冲要从种地上,彻底解决这个基本问题。

    朱冲严肃说道:“眼下我大宋在南方的粮仓,会经常因为水患潮湿,以及火灾的原因,不利于存储,而北方天气干燥,非常适合粮食的存储,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