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人心乱果有甜意4

    第二十三章:人心乱果有甜意4 (第1/3页)

    在曹承嗣凄厉的声音中,慕容垂亲手了结了曹承嗣。

    他手下的士卒本来准备替他动手,但慕容垂朗声笑道:“本王听兄长讲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在牧誓中有‘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的字句。

    多么美好啊——‘今日我姬发,惟有恭敬的执行上天的惩罚’。

    本王举着洛神的大旗走进魏国皇宫,现在唯有亲手斩杀魏帝,才是无上荣光,可有太史在?

    当于青史上记下‘今予垂,惟恭行洛神之罚’,以昭后世。”

    亲手杀死一个臭不可闻的皇帝,这对慕容垂来说,将是能够名留青史的辉煌之事,他当然不能错过。

    太史?

    “大王,太史已经被曹承嗣杀死。”

    慕容垂一愣,欲言又止,杀太史?

    他低头望着横陈在殿中的曹承嗣,倒吸一口凉气,过了许久才说道:“那便请诸位将此事记下,日后再交给新的太史。”

    于是众人不再劝,慕容垂亲手将曹承嗣杀死,结束了曹承嗣可笑的一生。

    ……

    在曹承嗣死后,无论上位的是谁,他必然会背上一个恶谥,这已经不值得讨论,宗庙也进不去,按照惯例,他这种君主都是要曝尸荒野的。

    当然,曹氏宗庙已经倾覆,没人会将他葬入帝陵。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慕容垂的身份问题,以及关中该要如何去处置。

    现在的关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曹承嗣所造成的问题还在不断伤害着关中的政治环境,他的暴死还会导致正处于河西四郡前线的魏国大军无所适从,以及关中各地大大小小的叛乱。

    关中由谁来统治是个严肃的问题。

    慕容垂亲手杀死曹承嗣,证明了他有动刀子的决心,他不仅仅敢杀一个所谓的皇帝,还敢杀更多的人。

    在如今的关中,主要的势力有这么几方。

    其一慕容垂所率领的数千骑兵,这个数字在全面国战时,自然是不够看,但实际上,在混乱的局面中,这数千人,已经足够纵横天下。

    其二是关中大族,这些人深耕在底层,在过去的岁月中,不能在政治上施展抱负,但在地方盘踞很深,是魏国政治的最底层,再往下那就不是朝廷所能够接触到的。

    其三是皇族,不仅仅是曹氏宗族,还包括宦官、外戚、勋贵等和皇族有姻亲故旧的人群,皇帝被慕容垂突袭杀死,但这些依附于皇帝的势力却还没有解决,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在前线的军队。

    这些势力中,关中大族普遍对魏国的统治是怀有不满的,是慕容垂可以拉拢的,但曹氏皇族,这才是最关键的,要怎么处置这些人就非常考验慕容垂的手腕。

    慕容垂略做沉思后,立刻说道:“魏国在前线还有三万大军,不容小觑,传我军令,先控制长安中的曹氏宗亲,而后前往招降,如果愿意投降的话,本王会上秉陛下,给他们加官授爵。

    若是不愿意投降,本王将亲自率军击破他们,再诛杀他们的三族。

    另外,尽快将那些出征在外的士卒家属全部找到,让他们给前线写信,早日一家团聚,才是正理。”

    嘶。

    慕容垂这办法可真是杀人诛心,军心动摇之下,还能有什么战力,但有不懂军事的人问道:“大王,恐怕那些曹氏的宗亲不会同意投降啊。”

    当然不会投降,手中握着大军,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投降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出,那岂不是对不起列祖列宗,曹操的子孙还不至于那么没有骨气。

    “军人,要有骨气!”

    这是曹氏大军统帅曹建成的回应。

    ……

    河东。

    慕容垂没有想过隐瞒,他是燕国的王,当然和燕国乃是一体,他在关中做下的大事,很快就传到了河东,那些河东诸侯知晓之后,瞠目结舌。

    翻来覆去的看着手中的来信,揉揉自己的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这,慕容垂……”

    “怎敢直呼大王名讳?”

    “是,辽东王殿下不是镇守河东一县?”

    下半句没有说出来,怎么突然就到了关中?

    他们甚至不知道慕容垂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河东,结果突然就听到慕容垂已经控制了关中,甚至杀死了魏国的皇帝。

    这是什么战绩啊?

    河东诸侯的第一反应就是将这个消息压下来,这要是传回蓟城还得了?

    太后和皇帝要是听到慕容垂立下这样的大功,皇帝或许还会欣喜一番,但太后大概要气死,他们这些太后派来的人,一个个都吃不了兜着走。

    但又一想,这消息根本就不可能压得住!

    慕容垂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将领,他是燕国皇室大王之一,他的兄长是慕容恪啊,谁也不可能瞒得住。

    “上报太后和陛下吧。”

    几人无可奈何的说道,只能将这条消息交由信使送往蓟城,几人都有些惴惴不安,各怀心思,有人望着蓟城,有人却望向了关中。

    ……

    在慕容垂攻克长安的时候,他就已经向慕容恪快马加鞭的送去了信件,所以在河东信使出发时,慕容恪已经先收到了慕容垂的来信。

    在将慕容垂的信件读罢后,即便是慕容恪也有些震撼于慕容垂敏锐的眼光和军事才能。

    慕容垂攻破长安说来简单,但在进入关中这种人生地不熟的陌生之地之后,能抓住那一闪而逝的长安防御空窗期,果断发动奇袭这不是一般将领有勇气的。

    而且能在燕国骑兵狂奔之后,不作停歇的进攻长安并且击败长安守军,这种兵贵神速的打法,极其优秀,要知道慕容垂还没有二十岁!

    慕容恪读罢这封信就知道这是他们兄弟二人的好机会,或者说这是慕容垂的好机会,在河东的时候,他给慕容垂请封,就是为了关中,现在慕容垂直接将前置条件。

    那接下来就是他在蓟城看能为慕容垂争取到什么了。

    他沉思良久后,写了一封信交给慕容垂。

    ……

    慕容垂在攻破长安后,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关中的问题,他带来的都是武将和士卒,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人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出主意,一个叫杨成,一个叫王猛。

    杨成出身算是关中望族,弘农杨氏,在后汉末年的时候开始崛起,在魏国中一直都不温不火,不过正因为不太兴盛,所以没太遭到曹氏的打压。

    在慕容垂进入关中的过程中,他是主谋者之一,他和大多数只想找一个保镖的士族不一样,他的目标是辅佐慕容垂,最终成就大业。

    王猛就更简单,他本来是青州人,但燕汉间常有战争,燕国骑兵虽然攻不下城池,但却能纵横驰骋,南方往徐州同样是战乱,于是王猛就跟着家人颠沛流离,往比较安定的并州走。

    王猛出身贫寒,所以经常接一下有工钱的活计,没想到慕容恪给慕容垂安排人时,将王猛安排到了慕容垂手下。

    在慕容垂冲进长安后,一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