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诡异风波

    第二百零四章 诡异风波 (第2/3页)

    李靖一把拉住转身回去的杜如晦,摇摇头说道。

    “圣上对我等本就有猜忌,无凭无据,只是猜测,你觉得圣上会信?”

    杜如晦脸色一僵,苦笑道。

    “恐怕只会认为我等在挑拨离间,这叫什么事?”

    “无妨,赵郡李氏再怎么跳也翻不起浪花,别忘了他们手上没军队,圣上也不傻,迟早会看破,先由着他闹腾,不过,民部那边必须盯紧,再让御史台魏征派人秘密赶去江南一带暗中收集证据,以备万一。”

    “有道理,走。”

    杜如晦和房玄龄眼睛一亮,答应道。

    三人走出皇宫,来到御史台官衙大门口,就看到一名信使从旁边大街急匆匆经过,直奔兵部方向,身背六百里加急信旗,两人交换一个眼神,顾不上进御史台官衙,追上去,来到兵部,守门的卫兵认识两人,直接放行,刚进门就看到侯君集急匆匆出来,脸色很难看,杜如晦问道。

    “出什么事了?”

    “杜公、房公、李公。”

    侯君集对三人非常恭敬,行礼后说道。

    “刚接到利州六百里加急军报,利州参军司马侯明昊偷盗利州都督印信,伪造调兵文书,偷拿统兵信物,调府兵两千伏击华亭侯商队,华亭侯也在其中。”

    “什么,李庸有没有事?”

    李靖大吃一惊。

    “快说。”

    杜如晦也急了,调府兵伏击朝廷三品县侯,这是造反的节奏,侯君集理解他们三人的心情,但他对李庸却心存恶念,如果不是李庸,他早就当上这个兵部尚书了,他假装客气的说道。

    “华亭侯没事,活捉侯明昊等人,镇住府兵,利州都督武士彟赶去战场请罪,华亭侯责令其戴罪立功,将侯家上下拿下,炒家,押送回长安等候处置。”

    “没事就好,去禀告圣上吧。”

    杜如晦摆摆手,暗自松了口气,出了兵部,两人直奔御史台官衙,他的心情莫名有些沉重,感受到一股山雨欲来的不安,但他们谁也不说话,眉头紧蹙,五天后,长安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烟雨飘渺,随风往人的脖子里钻,大街变得空旷起来,行人匆匆,城门口更是冷清,几名守门卫兵打着哈欠,斜靠着城墙闲聊,忽然看到一支长长的队伍过来,顿时困意全无,迅速敲锣示警,无数士卒从隐蔽处冲过来,关闭城门,没多久,长长的队伍过来,一名校尉高举令牌高声喝道。

    “我等是利州府兵,奉命押送叛贼入城,这是凭证。”

    守城将领早已接到消息,但不敢轻易开门放进来,那可是兵,不是百姓,谨慎地喊道。

    “利州都督何在?”

    武士彟骑马上前,撑着把油纸伞说道。

    “老夫在此!”

    守城将领认出是武士彟,暗自松了口气,马上让人开城门,一边安排人去皇城报信,之后大声喝道。

    “职责所在,还请武都督体谅,入城吧。”

    “谢将军。”

    武士彟客气一句,队伍押着叛贼入城,囚车里满是侯家亲属,一个个面如死灰,但押送的府兵可不会同情,侯明昊带兵杀官夺财,大家跟着倒霉,死伤无数,还背个造反嫌疑,这可气一直憋在心里,风吹雨大脸颊,武士彟感受到一阵凉意,但心里更冷,一入长安,生死难料,但又不得不来,悔不当初,只希望李二能念旧情放他一马,武士彟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往前走去,信马由缰,心乱如麻,心中懊悔听信那人的建议,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队伍顺着朱雀大街一路往前,不觉来到皇城门口。内侍总管黄言出来说道。

    “反贼带去刑部,打入天牢三司会审,武都督,圣上有请,走吧。”

    听到这番话武士彟眼睛一亮,心思活泛起来,如此清楚的大案,人证物证俱全,根本用不着三司会审,而且圣上要见自己,这背后意思耐人寻味,或许有转机,赶紧答应一声,跟着进去,车队改道,直奔刑部,三司会审和进殿面圣的消息很快传开,杜如晦和房玄龄在衙房当值,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俩人脸色一怔,杜如晦摆摆手,示意过来汇报的下属退下,杜如晦后看着窗外沉吟起来。

    “猜不透圣人这是要干什么?”

    “难不承想翻案?”

    想到这儿房玄龄不淡定了。

    “别慌,这事透着蹊跷,以圣上之才不可能看不出真相,三司会审的目的恐怕不是翻案,而是想将事情做在明处,明着给李庸一个罪名,目的有二,其一,敲打李庸,当然,也敲打我们这些老家伙;其二,那批盐,沿海闹匪,海盐运不过来,整个长安都缺盐,圣上不能直接下手,也不好暗中下手,只能假借三司会审达到目的。”

    房玄龄一听有道理,沉吟着说道。

    “整个长安缺盐已经好几天,长此下去会闹出大乱,朝廷急需要一批盐来稳住居民,可以说这批盐是及时雨,如果通过李庸之手流入民间百姓,则百姓感激怀道,如果通过圣上之手流出,则民意在朝,圣上必然要掌控在手,克明分析的对。”

    “李庸的海事衙门这次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

    杜如晦说道,目光凝重无比,再傻的人也能从这些连锁的事件中想干什么,无法就是针对李庸,针对他的海事衙门,因为海路的开通,这触及了大多人的利益了。

    “有理。我去找尉迟恭,宝林生死不明,他又是暴脾气,最容易出事,得先稳住他。”

    房玄龄起身,朝外走去。

    “我去跟长孙无忌聊聊,这头老狐狸的态度也很关键。”

    杜如晦也跟了上去,两人分道扬镳后,房玄龄就急匆匆来到鄂国公府,朗月当空,夜风徐徐,一支商队顺着河水沿岸顺流而下连夜赶路,四周山岭逶迤起伏,远处有猫头鹰的叫声传来,给两岸平添几分生气。

    “扑棱棱~”一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