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丰收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丰收 (第2/3页)

,负责的官员们这才来上报,玉米熟了,可以采摘了,李二很重视,带着文武百官亲自来到了地头,不止如此,发动了长安附近的宿老们前往观礼,事实上,整个长安都轰动了,李庸就种了一百亩玉米,虽然前去查看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放在长安城来说其实并不算多,但是这次却彻底轰动了长安,不止长城里的百姓轰动了,就连城郊的百姓都轰动了,因为现在玉米的名声太盛了,而且这次的动静太大了,皇帝带着文武百官都亲自前去收玉米,可见对玉米的重视,秋高气爽,太阳却火辣辣的厉害,秋老虎啊,一大片的玉米地硕果累累,然而李庸琢磨着人可能比玉米还多,黑压压的全是人头,李二望着一地的东倒西歪垂下头的玉米,嘴角都快扯到了耳根后,笑的就跟个老农一样,魏征一脸又黑又冷的脸也露出了笑脸,望着这一地的玉米一脸慈祥的笑容。

    “好粮食啊,真是好粮食啊!瞧瞧这穗个真够大的,瞧瞧这玉米粒可真够大的,瞧瞧这颜色,好粮食啊!”

    李二咔嚓一下掰下了一个玉米,三两下就剥了开来,摸着手心黄澄澄的大玉米,大笑道。

    “李庸,瞧瞧这玉米种的好不好?”

    李庸脸有点黑,就跟这是你种的一样,有什么好得意的?这可是我的玉米,但是和这样的黑心皇帝说有用吗?

    “开始掰玉米。”

    随着李二一声,自己撸起了袖子进入了玉米开始掰玉米,连皇帝都亲自动手了,文武百官谁还袖手旁观?于是,一个个朝中大臣们穿着朝服,纷纷撸起袖子进入了玉米地。在皇帝亲自下地开始掰玉米之后,早就准备好的黄家村农人们也开始下地掰玉米,很快,一包一包的玉米被背了出来,引起了阵阵惊叹,宿老们一个个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们活到了快入土的年纪,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米穗这么大的米粒呢!这一亩地得出产多少粮食啊?太激动了,一个个宿老们捧着玉米就跟抽风似的,李庸在一边看到之后十分担忧,可别太过激动真的抽过去了,好粮食啊,真是好粮食啊,回去一定让庄子里的农户们种玉米,谁家不种谁家那就是傻子,这是所有宿老们的心声,等李二满脸大汗的从玉米地里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玉米已经堆积如山,虽然很热很疲惫,还被玉米刺的瘙痒,但是李二仍然忍不住放声大笑,因为这是丰收的喜悦,不只是这一片地丰收的喜悦,他仿佛看到了明年无数玉米地大丰收,明年,对大唐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明年稻米和玉米的种子一起发下去,肯定能有个大丰收,李庸装模作样的从玉米地里钻了出来,相比李泰等人的满头大汗的狼狈模样,李庸依然玉树临风,李二瞥了李庸一样,但是却没有责怪,今天,谁都没有资格责怪李庸,因为李庸居功至伟,这些粮食可都是李庸千方百计弄回来的。

    “玉米,真是上天赐给某的珍宝啊!多好的粮食啊!”

    李二由衷的感慨说道,魏征捧着几个硕大的玉米,激动说道。

    “玉米的产量真是太大了,有了玉米,百姓们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都装进车里运到粮库去,谨慎些,一个都不能少,明年要留作粮种的。”

    李二吩咐道,李庸目光一转,笑道。

    “圣人,臣觉得还是让人一担一担的抬着更好。”

    李二疑惑的问道。

    “哦?莫非玉米这种粮食喜欢被人抬着,不喜欢坐马车?”

    李庸听了很是无语,这话听着像话吗?

    “臣的意思是,挑着能让百姓更直观的了解玉米,等明年推广玉米的时候,阻力也会小些,说不定大家都会踊跃种植。”

    李庸解释的说道,魏征听了颔首回答道。

    “李庸说的有道理,虽然圣人还有臣等都觉得玉米是丰产的粮种,但是没有见过的百姓,只凭传闻怕是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