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当街质问

    第五百三十三章 当街质问 (第2/3页)

成城,一直都在为征突厥而做准备,如果高句丽是进犯大唐的话,那现在朝中也不会有什么争议,肯定是一致决议出兵,对于朝堂上的争议,李二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他的目光一直在朝臣之中逡巡,他的心里一点都不着急,虽然整个朝堂上看似吵成了一锅粥,但是像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徐世绩、魏征、褚遂良等人都还没有出声呢!李二的目光转了一圈,不由落在了李庸的身上,这才发现李庸抄着手正兴致勃勃的听着呢!李庸也没有出声,但是杜如晦等人却又截然不同,杜如晦等人虽然没有出声,但是面色却十分凝重,皱着眉头,显然一边听着周围的辩论,一边在心里权衡,唯有李庸,抄着手在听,面色十分的平静不说,嘴角还微微翘着,李二有些无语,李庸这哪是参加大朝会,分明是去戏园子看戏一样,李庸确实心情十分的放松,就如同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才智之士恐怕都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出兵,但是李庸却不同,因为他已经知道结果,所以心里反而放松,李庸也没有开口参加到辩论中去,因为也不差他一个,决定出兵对皇帝来说并不难,因为朝堂上并不是一边倒的劝阻,而是一部分支持出兵,一部分劝阻,这样争执难下,本就需要皇帝来决议,不论皇帝做什么决议都说的过去,所以,李庸也觉得完全没有参与进去的必要,这样的朝廷大辩论,他就算参与进去也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不过是白白浪费口水罢了,对于皇帝来说,决定出兵不难,难的是御驾亲征,出兵,武将们都很支持,甚至也有文官支持,但是如果皇帝决定御驾亲征的话,恐怕程咬金等人也不见得支持,到时候,对于皇帝才是真正的麻烦,大殿里的文臣武将们一个个争的面红耳赤,这场辩论仿佛永远没有停歇一样,李二干咳了一声,王公公上前一步高声道。

    “肃静!”

    整个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李二沉声道。

    “大家的议论某也都听了,兹事体大,某也还需再思索一下,容后再议,时间不早了,散朝吧!”

    “散朝!”

    随着王公公响亮的声音之后,一众大臣们见礼,然后纷纷退了下去,兹事体大,皇帝一时没有决定下来倒也正常,众人在散朝之后,也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在这件事上,文臣和武将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分歧。

    “李庸,怎么刚才好像没听到你的声音?”

    程咬金走出大殿有些疑惑的问道,尉迟恭、李孝恭听了不由转过头来看着李庸,那会儿在大殿里的时候,他们只顾着搜肠刮肚的辩驳那帮子文官们,倒是没有注意到李庸,这会儿出来之后,他们才想起来好像没听到李庸说话啊!李庸笑道。

    “几位伯父舌战群儒,英姿勃发,我都插不进话去!”

    程咬金听了不由眉开眼笑得意的点头,刚才他也是说的十分过瘾,他们几人在朝中一向都是胡搅蛮缠,难得有这样理由充分的时候,喷的那叫一个过瘾,宫外,金胜曼和金文志虽然离开了皇宫,但是却并没有回四方馆,他们知道在他们离开之后大唐皇帝和臣子们就会商议是不是要出兵,此刻他们心里紧张急了,如果大唐皇帝决议不出兵的话,那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金胜曼和金文志此来是抱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而来,毕竟,如果大唐不出兵相助,那他们新罗很可能就被灭国了,所以他们倒也极为舍得使银钱,在宫外就很顺利就打听到了早朝的信息,毕竟整个宫里都议论纷纷,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听到朝堂上吵了半天,皇帝也没有做下决定,他们有些失望又有些期待,这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如果皇帝十分干脆的拒绝出兵相助,那他们就没有任何退路了,皇帝还没有决定好,就说明皇帝心里还是有出兵的念头,但是也还有忌惮,还是应该找机会再求见皇帝,继续求皇帝出兵,就在金胜曼和金文志感到忐忑的时候,就看到李庸和几个老将军一起骑着马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