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子嗣问题终于解决

    第七百一十八章 子嗣问题终于解决 (第2/3页)

诉母后,但是又有些担心父皇和母后不同意,所以正在犹豫着呢,长孙皇后一边哄着兕子吃点心,一边听着侍女禀报宫里的采买,一边还留意着李治写字,有小太监走进了立政殿恭声道。

    “启禀皇后娘娘,荣富郡公求见。”

    侍女禀报的声音戛然而止,无精打采的李治立即精神的抬起了头,原本正走神的豫章公主听到荣富郡公这三个字立即回过神来。

    “荣富郡公求见本宫?”

    长孙皇后先是微微一愣,随即有些诧异的问道,不怪她惊讶,李庸直接求见她的时候可真不多,李庸若是有政事入宫自然要去甘露殿,若是因为私事,那也会让长乐来,而且,今天李庸在长安的郡公府附近依旧是人山人海,李庸还有闲情入宫来?小太监连忙回禀道。

    “回娘娘,荣富郡公入宫并没有去甘露殿求见圣人,而是直接让小的来禀报娘娘,说要求见皇后娘娘。”

    长孙皇后心里充满了好奇,笑道。

    “宣他来立政殿吧!”

    李庸正在束手等着呢,若是去甘露殿那他都不用通报溜达着就直接进去了,不过要去立政殿,即便李庸再受宠也还得乖乖等着通禀,小太监气喘吁吁的跑来,恭声道。

    “公爷,皇后娘娘宣召,还请公爷随小的来。”

    李庸点了点头跟着小太监越过甘露殿直接往后宫走去,甘露殿外侍立的侍卫和小太监其实早就远远的注意到了李庸,原本他们因为李庸回来甘露殿甚至入内通禀的准备了,却没想到李庸在那边站了一会儿就拐弯朝后宫去了,一众小太监们见此不由面面相觑,荣富郡公怎么去了后宫?这到底要不要通禀呢?几个小太监窃窃私语了一通,一致觉得还是得入大殿禀报,毕竟荣富郡公这么明晃晃的入宫不知道被多少人看在眼里,正在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等人议政的李二见到小太监低眉顺眼的走了进来,不由抬头看了一眼,问道。

    “何事?”

    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外面的小太监是不会贸然进来打扰的。

    “启禀圣人,奴婢们远远看到荣富郡公入了宫,在一个小太监的引领下去了后宫。”

    小太监恭声禀报道,李二听了微微一怔,随即摆了摆手道。

    “嗯,某知道了。”

    皇帝表现的很平淡,却禁不住在心里嘀咕,去后宫那肯定就是去了立政殿,李庸入宫没来甘露殿却去了立政殿那肯定是为了私事,这小子一定是有求于皇后,只是,为什么不来求他呢?他堂堂皇帝难道还有什么事做不到?议政依然在继续,小太监恭敬的退了出去,李庸迈进了立政殿,拱手道。

    “拜见皇后娘娘,拜见太子殿下,拜见两位公主。”

    李治和豫章公主连忙回礼,就连兕子也从长孙皇后的怀里做出来像个小大人似的福身回礼,长孙皇后好奇的笑道。

    “李庸你小子可是立政殿的稀客啊!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长乐呢?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李庸干咳了一声,解释道。

    “今天早晨长乐突然呕吐了……”

    还没等李庸说完,李治、豫章公主都惊呼出声,长孙皇后连声问道。

    “长乐哪里不舒服?有没有请御医?对了,孙道长在李家庄,有没有去请孙道长过来把脉看看?”

    李庸连忙解释道。

    “已经请孙道长把脉了,孙道长说是喜脉。”

    刚刚还一脸担忧的长孙皇后听了大为惊喜道。

    “真的?是喜脉?”

    李庸点头道。

    “孙道长把的脉想来不会有错!”

    大唐第一神医把的脉当然不可能有错,长孙皇后笑道。

    “让孙道长来把喜脉可真是大材小用了,长乐大婚以来一直都没怀上身孕,本宫很是焦急,这下本宫可算放心了,你的子嗣问题终于解决了!”

    和长孙皇后讨论这个问题,李庸还真觉得有些别扭,微微拱手道。

    “劳烦皇后娘娘挂心了,长乐听嬷嬷说孩子刚上身不能奔波劳累,所以就让我入宫来告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