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活用孙子兵法3

    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活用孙子兵法3 (第2/3页)

交界处,隆化县茅荆坝乡),沿滦河河谷,从潘家口进入华北平原。其二是新道,由喀喇城南下,经平泉、宽城,从喜峰口入关。

    喜峰口路线开辟之后,滦河河谷路线,即古道就被废弃了。因为滦河几乎每年都发洪水,河谷道路难以整修。而喜峰口至宽城一线,均是大路,不仅人马可以通行,载重大车也能轻松通过。

    但是喜峰口是明朝重兵驻防的地区,所以后金军并没有经宽城南下。而是从平泉一带向西,进入今承德县上都河畔。即从新道又拐入古道。

    “二十三日,因奇汤果尔岭险峻,汗与两大贝勒越岭而驻。众台吉率大军驻於岭下,翌晨越岭,至晚方尽。”

    奇汤果尔岭,即今承德市承德县境内铁虎山,地势险峻,可能是滦河河水刚刚结冰,河谷地区大军难以通行,所以只能选择爬山。后金军不愧是从东北老林子钻出来的,爬山的能力相当强。很多明军认为骑兵无法通行的路段,根本不在话下,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二十四日,驻跸老河。”

    老河,即滦河右岸支流柳河。驻扎地点应该在今承德市兴隆县大杖子乡柳河口村。至此,后金联军距离明朝长城防线已经只剩两日行程。明朝方面还毫无察觉。

    “是日,岳托、济尔哈朗、阿巴泰、阿济格四台吉,拣选每牛录甲兵十人,及蒙古科尔沁诸贝勒兵、察哈尔、喀尔喀蒙古诸贝勒之兵、蒙古八旗兵中精强者,由台吉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兵前进,台吉岳托及济尔哈朗率右翼兵前进。”

    到了柳河口,后金军没有沿滦河河谷继续前进,而是分作三路,左翼朝向龙井关、洪山口推进,右翼朝向大安口方向前进。皇太极率本部与左翼一同走了几天,直到二十六日才分开。左翼去攻打龙井关,皇太极率本部随后攻克洪山口。

    潘家口和喜峰口古城现在都在水下了。以前没有潘家口水库,所以滦河河谷是可以通行的。

    “二十五日,驻跸喀喇沁部察干霍洛地方。”

    霍洛,蒙语中有宫闱、都城、陵寝之意。察干,蒙俗尚白,有神圣、崭新、洁净多种含义。察干霍洛是带喀喇沁前缀的最后一个地名,表明距离长城已经越来越近了。具体位置,史料中找不到相关记载。从行军路线推测,应在今蘑菇峪乡宽甸村、黄粒台一带,从柳河南下刚好五十公里。

    明朝放弃了燕山数百公里的天然屏障,导致这些地区完全被喀喇沁部占领。后金军在朵颜向导的带领下,一路翻山越岭,如入无人之境。

    “二十六日,因木田垒霍洛岭险峻,汗与诸贝勒越岭而驻,大军及疲惫人马,连夜越岭。先行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