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洋答卷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洋答卷 (第3/3页)

未来之前,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朱棣能做出如此大事。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对未来的继承人,有些动摇。朱棣最少在备选之列。这个时候不可能让朱棣离开大明的。

    何夕这么说,其实也有一丝丝试探的意思,不过,这种试探,也只有何夕与朱元璋两个人知道而已。

    何夕说道:“臣以为楚王也是可以的。”

    秦-晋两王虽然年长,但是能力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当然了,不能说没有什么能力,只是爪哇的局面,未必是他们所能应对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习惯西北的气候,让他们去爪哇,身体上就未必行。

    而且两王都走到朱元璋前面了。

    这一点也不能不在意。

    至于楚王,是相当长寿的。楚王死后不久,永乐大帝也就不在了。再加上,楚王坐镇武昌的时候,手握重兵,多次进入进剿西南的土司,在军事上,也不算陌生。且有战绩。

    领兵打仗也合格。年轻身强力壮。估计也能适应爪哇的气候。

    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传旨,召楚王入京。”

    这一件事情,总是要问问当世人的意见。

    除却这一件事情之外,就是太子之前给他说的事情。海关关税不可能直接给南洋总督府了。不过,从此南洋总督府的开支,就正式列入户部之中。也算是朝廷正经的开支了。不是临时性开支了。

    也代表了南洋总督府也算是进入朝廷正式编制之中,政治地位上稳定了。

    除此之外。这几人还问了很多关于南洋的情况,南洋盛产,水果,大米,锡矿,石油,宝石,各种金银器,等等的。以及南洋各国内部形式,各种来龙去脉,国与国之间的恩怨,这一说就说到了晚上了。

    朱元璋见时间不早了,就让各自回京了。并嘱咐何夕将这些内容全部写下来。又留何夕在宫里吃饭。

    何夕知道,吃饭是假。有些比较私人的话,却是真的。

    何夕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既是合作伙伴,又亦师亦友。在讲解科学知识,与后世的一切的时候,何夕是老师。但是关于大明一切情况的时候,朱元璋才是老师。

    而今的何夕,就好像完成了一张叫做南洋的试卷之后,进入了老师的点评时间。

    何夕内心之中,有一些忐忑,不知道自己在南洋的所作所为,能不能进朱元璋的法眼,不过,这个时候,这不可能逃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