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五年

    第十八章 五年 (第3/3页)

    而全天下人却是用不起的。

    而今抚顺煤矿有这么多煤,何夕不想想别的销路。想来想去,煤油灯就是一个好销路。大明人多,读书人更多。而相当多的读书人是用不起蜡烛的。而煤油灯就是替代品。

    至于更穷的百姓,他们晚上是不点灯的。

    因为大量煤油的出现,有人突发奇想,将熔炼一些材料搞出这一套油墨体系,当然了,并不全。差很多颜色。但是用来印刷粮票足够了。

    至于那整装待发的几十台印刷机,何夕更不会太关注。

    毕竟,这都不能算是新东西,与官报的印刷机相差并不多。仅仅有一些小改进而已。这东西还是何夕搞出来的。他仅仅是扫了一眼,就看了看最后的成品。

    一张一石的粮票。

    正面写,兑对一石,有辽东巡抚的大印,背面写童叟无欺。还有一些装饰性的花纹,但其实这花纹是一种谜语。各卫所都不一样。可以看这花纹确定是从哪个地方发出去的。

    当然了,这也给印刷技术带了不少的难度。好在辽东也不过十七个卫所。

    只需要十几个模板就行了。

    除此之外,还有盐票,煤票等样品。这些东西还有推迟退出。

    何夕说道:“派一个千户守着这里,这里万万不能出问题。没有我的允许,一张废纸都不能出去,这些工匠,这一段时间就在这里住吧,其他待遇一切如常。”

    何夕可不想,让别搞出假票据。那可惨了。

    虽然说,这里很多技术都是保密的。但是何夕并不是太相信这个时代的保密措施。比如这钞票上种种细节与用意,何夕估计,这里随便一个工匠,大多能说个差不多。

    倒不是他们要精通所有的工艺。只是很多人都没有保密那一个弦。没有这个概念。随便将保密的东西,乱说出去。

    就是那种浑人,什么都不明白,要命的事情,也只要当要他命的时候才明白过来。

    这才是古代的常态,固然有很多精英,放在现代也是顶尖的人物。但是还有更多,浑浑噩噩的。根本什么都搞不清楚。把事情给弄砸了。你以为他是敌特搞破坏,不,并不是,他是单独的不在意,或者是好奇。

    所以,何夕要用最严厉的防守,将这里困住。

    “老师,那要他们在这里待多久?”葛天工说道。

    何夕沉吟片刻,说道:“允许家属探视,但是不准从这里带走一张纸。时间吗?五年。就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