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大明律

    第九章新大明律 (第2/3页)

何夕有些头疼。

    这需要对大明司法体系进行改革。

    其他方面,也有这样那样的改革。比如在田制之中,特别强调了,一田一主,对于一田二主,乃至于一田三主这种情况进行了否定,官府不承认这一点,私下协议到官府这里,是不作数的。

    这一件事情,并不是何夕主动的,而是下面很多官员提出的。

    无他,这一件事情让他们很头疼。

    一田二主,就是田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也就是地主有田亩所有权,而佃户有了永佃权。一田三主,就是拥有永佃权的佃户,又转租出去了。

    而朝廷赋税都是从田里出的,下面缴不上来税,面对这样的土地就很头疼。

    而一田一主,并不是否定佃户制度,不管田主租出去了,还是卖出永佃权,也就是卖出田皮,只有田骨。但是官府在征税的时候,只会找你。其他的官府不认。

    这是方便朝廷执法。

    在朝廷量刑上,何夕也做出大量的让步。

    之前六十两剥皮充草的规定不见了。贪污处死的门槛提高了很多。对于很多法外加刑,也进行了调整。今后大明处死,最高处罚不过是凌迟。剥皮什么的,不会有了。

    除此之外,除却体系上改动之外,对原来大明律也有大量的沿用。

    毕竟大明律与唐律,宋律一脉相承,传承数百年,还是有些道理的。而且对于大明律改动太多,动荡会更大。

    何夕想法很简单。

    那就是切香肠战术,一点一点的来,一处一处地改。

    只是何夕也知道,下一次修订律法,就没有朱元璋了。没有了朱元璋的支持,那将是一场硬仗了。

    朱元璋对新大明律,既是欢喜,又是不满。

    朱元璋觉得何夕的步子太慢了。何夕太没有魄力了。只是朱元璋想了很多,特别是想到了太子,只有悠悠一叹,说道;“这天下迟早是你们的。”随即一声招呼。让徐正将印玺拿过来。

    朱元璋亲自在上面用印。

    其实用印这一件事情,一般来说,是太监们办的,根本不用朱元璋亲自动手。

    却见新大明律的长卷上面出现留下一方印玺的痕迹:大明皇帝奉天之宝。

    何夕见状,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他来南京最主要的目的算是完成了。

    朱元璋说道:“你是不是准备离京了。”

    何夕说道:“陛下英明。”

    朱元璋说道:“那辽东设省准备得怎么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