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燕王与太子
第八十八章燕王与太子 (第3/3页)
太子妥协了,何夕想要的变法路径,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甚至太子不妥协,都未必能走下去了。朱元璋太明白勋贵们是什么心思了?其实勋贵们看似强大,其实薄弱之极。因为勋贵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随波逐流,甚至,不用等到将来,现在很多勋贵家族对自己的教育都很上心。
这种上心是对的。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对子女教育都很上心。只是他们请人教授子弟的,不是武学兵法,而是四书五经,其中以李文忠为最。李景隆打仗不行,但是文坛的名声不小。
李文忠不是特例。
也就是说,勋贵与士大夫的合流,比朱元璋预料的快。勋贵们现在站在何夕这边,其实并不牢靠。
毕竟何夕的很多事情,也损伤了勋贵的利益。
而燕王,缺乏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能力。别的不说,看他杀方孝孺就能看出来,姚广孝千叮咛万嘱咐,杀谁都行,不能杀方孝孺,天下读书人种子。结果,方孝孺还是死了。
方孝孺之死,让士大夫与大明皇室之间埋下一个很深的刺,这一根刺让后来的大明皇帝,宁可用太监,也不用士大夫。而士大夫们以反对大明皇室为荣。
大明很多问题,其实都能归纳到永乐时代。
当然了,朱元璋也知道,很多事情不能都怪朱棣,他朱元璋也留下很多问题。但是,变法这一件事情,偏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朱棣未必有处理这样事情的能力。
朱元璋还是想试探一下朱棣,看看朱棣到底有多少长进,能否托付大任。
朱元璋说道:“你来之前,见了何夕?”
燕王说道:“儿臣是见过何夕。”
朱元璋说道:“都说了什么?”
燕王将与何夕说的事情,全部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准备就藩了,说说你的计划吧。”
燕王说道:“是。臣在长春很长时间,知道以而今辽东人力物力,支撑长春都司,就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更远的嫩河流域,是根本不可能的。臣以为,嫩河流域,正符合大明藩王的就藩标准。而今有蒙古百姓数十万,儿臣愿意就藩,统领百姓,沿着嫩河开荒,放牧,三年之内,令百姓安居乐业。为大明守边,瓦刺东进,燕国首当其冲,必令他的不可南下漠南,长春。”
朱元璋说道:“说起瓦刺,瓦刺使臣已经通过,河套进入山西,大抵一个月之后,就要到南京了。你对瓦刺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