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以工代赈

    第九十七章以工代赈 (第2/3页)

,发出最后一声悲鸣。

    看似不疾不徐,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给人活路。

    所以,固然有很多人是来不及逃出来的,但是更多是被困在什么地方,或者,他们低估了洪水上涨的趋势,正想办法逃走,却被洪水卷走了。

    但是大多少数人,还是能逃出来的。

    只是,洪水带来的灾难,从来不是不被洪水淹没就行了。

    天灾与人祸并立,从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比如而今的沧州城,本来小城之中,一下子塞进来这么多人。几乎每一片不被雨淋的土地,都被人占据了。

    而且,很多人逃出来的时候,仅仅带了极少粮食与钱财。刚刚开始还好,时间一长,就不好办了。

    就如同这一家。

    大汉名叫张明,祖上是什么人从来不说,张明的父亲有一手好武艺,有见识的人都说,张明的父亲定然是上过战场的。不过,这也很正常,洪武年间,太平才几年,上过战场的一点也不稀奇。

    落户沧州之后,也没有人多在意。毕竟,洪武年间大移民,河北河南很多地方的百姓,本身就是迁徙过来的,本身就不是本地人,张家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张明从小习武,是一把好手,父亲死后,在家务农,因为一身好武艺,也过得不错。毕竟,乡村之中,与县城之中,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有力气,能打,其实是很大的优点。

    没有人敢欺负。

    就好像今日,都逃难到城里的,张明能为母亲与妹妹,夺一片屋檐。最少地面是干净的。不至于坐在泥水之中,其他人都眼巴巴的看着,不敢来争,如果仅仅是母女二人,看看是一个什么下场。

    只是,即便如此张明在这里也就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就是口粮的问题。

    从家中出来的时候,张明仅仅来得及扛一袋粮食就走。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州城距离家中要好几十里路的。远路无轻货,更不要说,他要带的也不仅仅是粮食。一袋粮食虽然很多,但是一家三口,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吃一点就少一点。

    现在只剩下半袋了。

    张母就不让小妹吃了。只让张明吃饱。至于她自己,已经好几天一口也不吃了。

    原因很简单,张明吃饱了,才能对抗很多人目光之中若有若无的恶意,如果张明虚弱使不上力气,不要说着一块干净的地方,就是他们母女两个人都未必能活下去。

    须知,而今城外不知道有多少具尸体在水中都没有打捞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