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北京城的新居民

    第九十八章北京城的新居民 (第3/3页)

上面,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名字。具体什么却不知道了。

    这其实何夕制定的特别路引,如果真要说的话,可以说是户口。

    每一个过来的人,都会发这个,然后拿这个去找工作。然后找到工作之后,让工作单位,去规划司报备,从而这个户口就在北京落下了。算是北京城的百姓了。

    当然了,这个流程有太多问题了。

    比如这些商社什么的,不给落户行不行?当然是行了。

    而今整个北京城内外官吏已经有过万人了。但是即便如此,服务整个北京城,与北京城附近的工业体系,也是不够用的。甚至再来几万人,都未必够用。

    之所以如此。

    原因有二,第一,而今整个体系都是崭新的。

    虽然说,古代朝廷与现代政府,看上去有很多地方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差别太大了。从管辖范围,到责任职能,到管理方式,上下级关系,等等。

    有太多不一样了。

    而何夕又没有真正到过体制内,对现代政务运作,其实也不是太了解。他只能倒推。从他接触过的政务职能,倒推政府内部工作方式与分工合作。

    从而有很多地方都有疏漏。

    这也是很正常的。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多人来弥补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科技问题了。后世一个人公务能办成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需要更多人来办。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百姓素质也不高,其实,就户口这个问题,百姓是可以直接去衙门办的。

    但是何夕为什么让商社或者单位去办。就是因为大多少百姓都不识字,他们对与官府内部的一些流程,也是很茫然的。让他们办几乎是办不成的。

    其实即便后世,也有个别在办很多很简单的流程上,搞得啼笑皆非,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但是到处是漏洞的体系,也比原来的体系好。

    最少,何夕在大明律之中,提出的大明百姓有迁徙的自由。在这个体系之中,有所体现,将来会一点点的完善的。

    只是这些东西,张明很茫然。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让他一个打十个,他还是有把握的。但是让他跑流程,让他去找工作,他有些茫然了。毕竟这年头,工作市场,都是靠熟人介绍,靠牙人,这种招工场面,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因为,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劳动力都是过剩的,工作机会很少。不会出现这种大规模招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