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千斤闸

    第十二章千斤闸 (第3/3页)

不仅仅他在南京有眼线,何夕在南京也有眼线,朱雄英在南京也有眼线。

    他有什么自信觉得,有一件事情,他知道了。何夕与朱雄英不知道?

    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如果不是确定蓝玉出事了。何夕想要说服朱雄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元璋对朱雄英的判断,也是对的。朱雄英之前的自信,是一种位未经世事的天真。以为天下本该如此。但是这几年,朱雄英知道越多,见识越多,越明白事情不易,越知道很多事情,不是正确就能做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并没有让他直接继位,让何夕秉政这种结构来推行新法。

    无他,等朱雄英真是深刻明白朝廷内部的情况。朱雄英很可能做出一个皇帝,一个政治家最有可能做出的决断,那就是舍弃新法,维护统治。

    而今,朱雄英不愿意相信蓝玉之死。并不是朱雄英与蓝玉又多深厚的感情。而是因为朱雄英不原因相信,他在储位之争已经出局了。

    是的,朱雄英的想法与邓镇一样,觉得南京局面已经确定,天下大局已定。

    即便拿下邓镇,也无济于事。

    如果朱雄英不谙世事,才会相信,一隅敌全国还能取胜?所以,他才反复确认这一件事情。

    何夕说道:「殿下,你已经问了第三遍了。殿下可以再等等,京师会有更详细的消息过来了。」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将棋盘推到一边,说道:「姑夫,我们该怎么办?皇爷爷有什么安排?」

    如果这个时候,朱雄英还不明白今日局面,大抵是朱元璋事先安排好了,那就太迟钝了。

    朱雄英与朱元璋,何夕知晓共同的秘密。更为朱雄英打开了新世界大门,而朱雄英通过很多渠道,发现朱允炆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这也是朱雄英一直安心在北京城,没有想回去。并确认自己是皇储的重要原因。

    而今事实与朱雄英所想的不符。

    朱雄英想来想去,有两个可能。

    第一个可能是朱允炆在南京做了手脚,挟持了朱元璋。朱元璋已经失去了对南京的控制权。

    第二个可能,那就是这本来就是朱元璋的本意。

    朱雄英相信那一个?

    虽然朱元璋已经病重,但是朱元璋的脉案,朱雄英这里一直有一份,他可以确信一件事情,朱元璋病虽然很重,但从来没有失去意识,也没有失去对宫廷的控制。毕竟如果朱元璋失去了对宫廷的控制。很多宫廷之中的消息都不可能传到他们的手中。

    那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