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安抚人心

    第四十四章安抚人心 (第2/3页)

    历史上的北京年消耗四百万石。但是而今的北京与历史不一样,而今的北京仅仅是陪都,没有那么多兵马需要保养,更不要说而今的卫所还是比较给力的,不仅仅不需要朝廷拨粮食,还能上缴种子粮地。..

    如此一来,再加上额外的辽东开发,高丽粮食,河北本地粮食,说北京有粮食缺口,那自然是有的。即便有了一些粮食产地,也不可能改变北方粮食不丰的现状。别的不说,漠南就是吃大明粮食。

    这都是需求。

    但是杨士奇觉得不应该屯那么多。

    因为不经济。

    前文说过,粮食存储是有耗损的,不谈每次晾晒的耗损,就当没有老鼠,不发霉生虫,但即便如此,几年下来,就变成陈粮,陈的年份多了,可就不能吃了。

    这里面的消耗非常大。

    杨士奇觉得,屯粮食自然是对的,但是也应当在一定范围之内补的。之前屯的粮食明显多了。

    而今对照何夕所作所为?杨士奇如果不知道何夕是早有准备,他就不是杨士奇了。

    只是事已如此,杨士奇与何夕关系如此紧密,他杨士奇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他还

    纠缠这一件事情做什么?基于已经上了贼船,最重要的是胜利,成功地将贼船转化为官船。其他的都是小节。

    只是杨士奇不说,何夕却不能不说。

    因为要统一思想。

    虽然何夕传播了很多新学说,但是忠孝这些大节,何夕是不敢触动的。一来忠孝这个观念,已经从儒家观念,成为了大明普世价值观,何夕否定,简直是自绝于人民。

    更不要说,忠孝这东西,即便千百年后,也不能否定,而今就能否定了?

    同样一场战争,有没有正义性,对人心向背是很重要的,或许寻常士卒根本不在乎这些,毕竟,他们当兵打仗,无非是为了一口饭,更多的不过功名利禄。什么正义不正义的,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

    但是,对于杨士奇这些文官来说,却是很重要的。

    何夕必须与他们统一思想,最少要让他们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

    何夕与杨士奇谈完粮食之后,何夕说道:「杨兄,你是不是好奇,为什么我在北方囤积这么多粮食?我是不是早有预谋?」

    杨士奇说道:「不好奇。因为我与大人早就生死一体,不管大人做什么我都生死追随?」

    何夕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听起来很让人感动。但是我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