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新设银行的条件

    第一十八章新设银行的条件 (第3/3页)

要想出来了。

    出来的只是纸币而已。

    单单这一项,朝廷就能获利一千多万元。

    足够一年的军费了。

    除此之外,还有确定分摊国债份额。他们必须承销国债。谁承销的国债最多。谁就在六个名额之中。

    但是即便如此,所有人咬着牙对六个银行名额发起的冲击。

    不过,这些人也都不是傻子,知道彼此争夺只能便宜了别人,而且大家也都确定了。即便每一个银行也不是一家可以支撑起来。大家必须联合起来。

    于是,所有人都很有默契的。将分销国债数量放在一千万元。无他,何夕想要一亿国债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自然要给何夕面子。

    之前四千万国债,而今六个银行六千万。就由一亿元了。

    首先确定了辽东银行,这是辽东派的核心。解纶主持的,有辽东派的商人支持,简直是毫无问题。

    其次,就是朱雀银行。

    这些人其实就是各级勋贵的联合。虽然这些勋贵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矛盾,但是在赚钱这一件事情上,大家是没有矛盾的。大明尚红,南京在南,正合朱雀。他们就用了朱雀之名,暗示他们的身份。

    然后就是南洋银行。

    这也是航向打通的原因。是南洋陆家为首与一些藩王一起合作的银行。这些人出手最为大方,其实北京对南洋是鞭长莫及的。但是南洋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是难以斩断的。

    在南洋与北京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大量大明货物退出了南洋市场。从而让南洋大明军队对地方统治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楚王还打了一个大败仗。差点让爪哇东王兵临城下。

    好在航道打通了。有了源源不断的货物到了南洋,更多是各种精良武器。从而让楚王的腰杆子硬了。其实这些地方搞银行,不需要北京批准的。但是他们还是想要在北京有一张入场券。

    毕竟事实证明,南洋并非不能离开大明单纯存在。只是会很困难。一个不好就沦落安西四镇的后尘。特别是大明对南洋的经营才十几年。可以说,南洋各地是最希望大明内战赶快结束的。

    而他们其实不想站队,奈何,南京与北京一打起来,太平铁厂的产能完全被占用,之前南洋都是从太平铁厂购买武器的。

    但是南洋天气潮湿,任何武器只要是铁的,锈蚀的非常快,也就是说武器消耗大。太平铁厂不能保证南洋武器供应。南洋这些人能怎么办?

    只能拼命想办法从北京这边走私过来。同时,他们也确定一件事情,单单从武器产能上来说。见微知著。北京胜利的可能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