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出头鸟

    第三十二章出头鸟 (第3/3页)

    沐春思来想去,下定决心之后。也不理会沉迷在酒中的李景隆,立即走了。

    -------

    沐春作为一个将领动作是很快的。

    很快这一封征南书,通过流程来到了蜀王手中,蜀王看过之后,也是大为一惊。这一封上书,与之前的不一样。

    孔家是有几分突然袭击的意味。但是这一封奏疏,却是规规矩矩的走形式,从下面一层层送上来的。

    而且,奏疏的内容分量也很重。

    关系到西南边陲的安定。

    蜀王不敢怠慢,自然送到了何夕的手中。

    何夕读过之后,陷入沉思之中。

    从自然地理上来说,沐春说的对。其实中国内地联系云南的途径太过艰难了。云贵的崇山峻岭,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够通过的。反而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却有好几条河流冲决出来的通道。虽然说,这里的河流有很多断崖瀑布,难以行船,但是依靠河流开辟通道,却是很容易的。

    甚至有人假设,在云南建立一个大帝国,他最佳的发展方向,其实并不是中国方向,而是缅甸方向。就地理位置上来看。

    大明不拿下麓川。麓川始终威胁着云南腹地的安危,但是拿下麓川地区之后,兵锋距离缅甸都城已经不远了。

    缅甸方面就会感到锋芒在背。

    缅甸都城也就是阿瓦,后世的曼德勒附近,所以,直接灭了缅甸诸国,打开西海门户,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否则的话,云南的很多土司,都会鞭长莫及,一一丢失的。

    这个解决办法,让何夕觉得很霸气。

    而且沐春的想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要知道,大明的云南,可不是后世的云南,要比后世的云南大得多,明初的云南,大于明后期的云南,明后期的云南,又大于清代的云南。而清代的云南,又大于后世的云南。

    可以说,中国在云南方向的经营,在明初之后,就是一个逐渐丢失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大明对云南支持不足,中原朝廷距离云南太远了,他们对云南的要求其实就不生事就行了。

    而外云南的很多土司已经深入到缅甸中部山区了。与缅甸面对面。而且山川地理相连,从气候来说,缅甸的热带雨林对于中原人,并不是什么好去处。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其实都一样的。

    他们都适应了。

    这种情况下,被蚕食,被反退,甚至被打进云南,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直接打到海边形成一个完整的版图,山川地理为我所用,这种稳固边疆的办法,的确只有明初的将领才会如此霸气。

    只是,何夕不能只看口嗨,而今大明的国力比历史上强大太多了。但是要不要发动这样的远征,还是要综合很多因素的。

    比如,朝廷内部的情况,还对西南方向投入产出比,最重要的是钱的问题。

    有钱英雄汉,没钱汉子难。朝廷也是这样的。而今朝廷的赤字已经够多了。在云南打一场大仗,消耗可就海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