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各献其谋

    第三十八章各献其谋 (第3/3页)

头有脸的人物。

    这些人与最普通的百姓,是很难共情的,就是所谓的剥削者。

    但是从他们口中说出来的种种问题,其实就是当地百姓面对的共同问题,毕竟很多事情,比如洪水,发洪水的时候,可不去管是有钱人,还是没有钱的。

    水利,瘟疫,匪患,官府赋税不均,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每一项上面都有斑斑血迹。让他们愤而言之的,这背后都是死了人的。而且不只是一个人。

    何夕一来到大明,就在朱元璋身边,其实并没有吃过什么苦。他所见到的大明,与普通百姓的大明,还是隔了一层。

    何夕这个时候,才发现变法结束,而今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不过,这也好。何夕对中枢的清洗已经完成了。但是对地方上的清洗,还没有完成。地方上有很多旧官僚。但是该怎么清洗,如苏联那样,那简直是乱来。何夕决定,让下面做事。

    而且做事本身,就是进行人员筛选,未来推进地方府县现代化改革。

    不做事,就挑不出错了。一旦做事,就有的是问题。可以被拿下。

    当然了,如果有人做事,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怎么办?这样的人自然要赶紧拉拢过来。毕竟,想来他也不会不识抬举,非要一条路走到黑吧。

    第三个目的,也就是形成制衡相权为代表官僚

    们,一股新势力。而今这股势力,还是天下豪强。但是何夕估计将来,慢慢会演变成为有产业的人。不管是土地还是工厂。

    也就是资本家。

    这是他为资本家们准备的上升通道。而今资本家整个定国是会中都是少数人。但是将来就不好说了。

    不过,副作用就是,何夕带着整个内阁,连同十几个部的尚书在大内连夜加班。以应对汹涌而来的问题。

    还好,下面的人也算是通情达理。没有让内阁立即拿出解决方案。何夕这个姿态,就足够应付了。只是有一件事情,立即引爆了当场。

    却是河北地方有代表督促修建京卫铁路。

    从北京到卫辉,而卫辉府到怀庆府,乃至从怀庆府到黄河边,都有战时的简易铁路。加以修缮之后,北京的铁路就能够直接通到黄河边了。如此一来,对河北地方是极大利好。

    一方面河北有运河,又有铁路,极大的加强了省内的交通。二来运河的代价其实很大的,很多时候,为了保住运河,旱季来的,不能存水,因为运河需要水。雨季来了,不能排水,因为会冲垮运河,影响与北边的联系。

    有了铁路之后,运河的地位有一些下降,最少即便运河出了问题,也有铁路作为替代手段。

    保运河依然存在需求,但是就不会要求怎么极端了。

    这种对河北地方极大利好的事情,河北代表自然要大鸣大放,而且河北作为北京的根基所在,河北百姓为了南北战争,可以说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河北代表而今说话,就是很有底气。

    只是如此一来,就捅了马蜂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