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京城风云 第四十七章 风云欲起

    第一卷 京城风云 第四十七章 风云欲起 (第2/3页)

断然不可!陛下,那李常文乃是当朝太师,一般罪名拿他毫无办法,刺王杀驾的罪名普天之下的百姓又有几人能信?况且李常文威望极高,渔民樵夫未有不识其者,一旦施刑,深恐社稷动荡…依草民愚见,可先将其罢官,遣回故里,然后再…暴病而亡…”周子儒悄悄观察着赵易执的神色,想要看看赵易执的反应。

    赵易执听完微微一笑,点头赞道:“的确是个好办法,如此一来天下之人无话可说,又将李常文从朝廷之中拔除了出去,可谓一石二鸟!周先生无愧于京城周家的名号!那敢问先生,清除了李常文之后,下一步又当如何呢?”

    周子儒紧紧地盯着赵易执的眼睛,从口中缓缓吐出两个字:“削藩!”

    赵易执心中一惊,他来自后世自然明白削藩的意义,成则万世颂扬,败则家破人亡。赵易执心中虽惊,面上却不露声色,说道:“周先生为何突然提议削藩呢?”

    赵易执动问,周子儒便来了兴致,侃侃而谈道:“大启太祖开国之初,设立各地藩王只是收纳征税,年年缴纳岁贡,虽然属地,止一城尔。虽有私兵,不过万余,不足为虑。可是六百年下来,不少地方县令已完全投靠了藩王,藩王实力逐渐做大,这样下去,不出百年,周朝之事就会在启朝重新上演,所以削藩迫在眉睫!”

    赵易执默然不语,他承认周子儒说的一点都没错,这个时代并不知道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比之秦汉隋不同,毁灭缘由皆是末代帝王或昏庸或无能,招致国家毁灭,唐宋元明清可以说不是内忧便是外患,即便末代帝王再怎么贤明,也已经是回天乏术了。所以自己当初初醒,陈太傅见到自己相安无事,还有意过问皖城水灾,才那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其实一个好的制度比一个好的帝王重要千百倍。

    “那周先生可有打算,如何削藩?”赵易执追问道。

    “北边三王不可轻动,北夷在塞外虎视眈眈,若削北边三王,北夷难保不会趁机南下!西贵王亦是同理,南蛮北上,那到时就会腹背受敌。剩下的四王中,草民提议先收南淮,南淮向来亲近朝廷,收复较易,且南淮之地钱粮颇丰,可壮大朝廷实力!其次或东鲁或楚湘,东南一定,甲兵西行,川蜀可一鼓而下,西贵之地一边朝廷,一边南蛮,亦可不战而降。最后剩下北边三王,唾手可得!”周子儒越说越激动,将心中计划合盘托出。

    赵易执细细思量,整个计划由缓至急,以强吞弱,竟至天衣无缝。只是不知施行难度如何,最初的南淮王拿在手中,会不会导致其余藩王的警觉从而联合对抗朝廷?又或者西贵王和北边三王会不会沆瀣一气,打开国门放外族入关等等,皆是不得而知的。

    赵易执躺靠在椅子上,扶着额头说道:“朕知道了,周先生计划属实精妙细致,容朕三思。”

    周子儒也明白自己这个计划的庞大和复杂程度,作为皇帝的赵易执需要考虑到的地方是方方面面的,是以不再劝诫,他有把握相信赵易执一定会采纳自己的主张,藩王渐渐做大是有目共睹的,赵易执既有明君之势,采纳自己的主张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天下九合为一,他的功劳足可媲美周家先祖周羽,真真正正做到光宗耀祖。大启永世可安,周家万世不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