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329章 商贾狠辣,不当人子。

    卷四 第329章 商贾狠辣,不当人子。 (第2/3页)

其实都清楚,属于慕容孝隽的时代过去了。

    以往,吐谷浑除了慕容伏允就是慕容孝隽和天柱王,但现在天柱王已经死了,慕容孝隽也失宠了,这说明吐谷浑的权利架构正在重新洗牌,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好事。

    “反正我话已经说到这了,剩下就是你们自己的事儿了。”黄嵩笑道,“对了,有件事应该告诉你们,听说,现如今两国边境专门有一批人盯着干你们这一行的,好像是举报了有奖,听说奖励还不少,你们还是小心一些的好。”

    一听黄嵩这么说,定城王眉头一皱,难怪之前慕容孝隽一打一个准儿,原来如此:“劳烦掌柜的提醒。”

    这事儿他也放在心里了,之后自己倒是也可以这么干。

    如果这次回去了,还有人敢做这走私的勾当,那就是完全不给他面子了,到时候,他倒也不用在顾忌这顾忌那了。

    哪怕是撕破脸皮,那也是值得的。

    待他们走后,黄嵩笑了笑,道:“有意思啊,这人应该不是一般人。”

    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这点儿眼力劲儿他还是有的,但他也没想到,这家伙会是吐谷浑的定城王。

    “是不是一般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姓杨的那商人随口说道,“现在这生意做得是越来越没意思了,哎,一天天的,都不知道自己在做啥。”

    这家伙话多,而且屁事多。

    在泾阳的时候就是如此,到了大明还是如此。

    黄嵩听他又这般说,当下也是摇了摇头,但心里却是知道,这家伙这性格已经不适合继续和他们一起了。

    他是想要走仕途的,谁愿意真的干一辈子商贾?

    于他而言,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

    可这姓杨的,仿佛还不满足。

    那就留他不得了。

    “行了,你要是不爽利,便去长明酒楼喝酒去,左右最近也没什么事情。”黄嵩随口说道。

    听他这么说,姓杨的商人当即点了点头:“也行,你们去不去?”

    “我们还有事儿,你先去吧。”黄嵩说道。

    姓杨的也不疑有他,闻言便拉着自己交好的友人朝着长明酒楼去了。

    而黄嵩则是叫上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几人回了屋。

    “杨老二怕是留不得了。”一回屋,黄嵩便说了一句。

    一听他这话,其余人都愣住了。

    黄嵩便解释道:“你们难道还想行一辈子的商?之前老夫就说过,这一次于我们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抓住了这次的机会,李勤俭能走的路,我们未必就不能走?”

    “这跟杨老二有什么关系?”有人问道。

    黄嵩摇了摇头,道:“他那性格你们就不怕?这家伙,嘴上没个把门的,莫说当官,行商也得罪人。

    听听他都说的些啥话?

    现在这生意难道还不好做么?

    殿下什么都帮我等安排好了,说句难听的,放头猪在这里,这生意照样能做。

    但他呢?还是心有不满,这种欲壑难填之人,今后能有个好?

    以往我们是个什么处境?难不成大家都忘了?

    而且,对殿下而言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怨忿!”

    听黄嵩这么说,众人也是点了点头。

    这话真没错。

    之前他们以为此番要冒险,结果倒好,李承乾几乎把什么都给他们安排好了,只要人在这里坐着即可。

    说是跟捡钱一样,都没啥区别。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意啊?

    结果杨老二一天天的还在抱怨,这确实过分了。

    真要传到了李承乾耳朵里,绝对没个好。

    黄嵩又说道:“还有一点你们也别忘了,当初在泾阳的时候,杨老二可是提议过向崔家通风报信来着。

    这事儿现在看来确实不值一提,但若是日后我们真的步入了仕途,这就是提前为我们埋下的祸根。

    官场啊,终究要比商场更险恶,大意不得。

    再加上他那个性格,就算是未雨绸缪,这杨老二也留不得了。

    毕竟,不管我们怎么想,别人都会把我们当成一伙的。”

    说到这个,众人陷入了沉思。

    虽然黄嵩说了官场险恶,但真要是有机会,谁还不是削尖了脑袋往里面冲?

    这毕竟是阶层的跨越。

    可真要冲进去了,杨老二这样的人真就留不得了。

    不说他的前科,就他那个性格,未来还不知道要给他擦多少屁股。

    “你是什么意思?”有人问道。

    黄嵩早就有了打算,说道:“让我们杀人,这不现实,也不合适,至少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们不能这样做,别忘了,殿下还看着我们。

    不过老夫琢磨着,既然杨老二一直抱怨现在的生意无趣,你们说要不要让他去吐谷浑走一遭?”

    “借刀杀人?”当下有人就问道。

    大家都是聪明人,黄嵩这话一出来,大家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闻言,又有人说道:“这是不是太狠了一些,毕竟杨老二罪不至死啊。”

    “不是他至不至死的问题。”黄嵩说道,“如果我们今后都愿意行一辈子的商,这当然没多大关系,说句难听的,只要我们乐意做一个小门小户的小商人,你们放心,不管是殿下还是朝堂,都不会为了区区旧事,搭理我们。

    可一旦我们想步入仕途,或者说想光耀门楣,真当我们做出了一定的成绩,那时候,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催命符。

    而且,死一个两个人都未必能让我们度过难关,明白么?

    就这么说,你们今后想不想步入仕途,如果不想,那今日这话当老夫没说,这边的生意做完后,不管是回日月山也好,回泾阳也好,这一次赚的钱也够我们安安心心的做一个富家翁了,这一辈子衣食无忧自是没问题。

    但如果你们还有别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