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345章 外王内圣,攘外必先安内。

    卷四 第345章 外王内圣,攘外必先安内。 (第1/3页)

    当李承乾走后,牛进达便将自己的家将都召集了起来。

    当下就把李承乾对他的安排跟众人讲述了一遍。

    众人也是愣住了。

    他妈的,这也行?

    “家主,这是不是太……”有人当下就问了一句。

    不过牛进达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刚刚老夫也深思熟虑过,但不得不承认,人家想得就是比我们周到。

    老夫如果现在进入大明的军队体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在关键时刻甚至会因此影响一场战局的胜负。

    所以,殿下的安排绝对是最适合老夫的。

    而且……”

    说到这里,牛进达无奈的苦笑了几声,道,“终究还是我们这些人老了啊,这天下,未来还地看他们的。”

    反正他是服了,不服不行。

    “都准备一下吧,今晚殿下那边安排的人手就会到,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牛进达说着,又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还别说,有两年没有上战场了,这会儿倒是多了几分期待。”

    当牛进达这边准备妥当的时候,李承乾回到王宫也没闲着,而是让刘三将当初房遗爱他们带来的那些亲兵都给叫了过来。

    自从日月山保卫战结束后,这些人李承乾就没有再将他们编进大明的军队序列,而是作为一支编外军,拱卫日月山。

    一来是当时大明的军队已经不缺这几百人的队伍,二来也是李承乾对他们的一种戒备。

    谁知道这里面会不会有别人的探子?

    不过这会儿,李承乾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牛进达那边的确需要一支队伍,而为了方便牛进达指挥,这些人无疑是最合适的。

    毕竟牛进达在大唐也算是一猛将,他们之间也更加熟悉,配合起来也更加默契。

    纵使这些人里面有探子,那李承乾也无所谓,毕竟牛进达搞不好就是大唐在日月山的探子头子,既如此,那就把所有的探子都弄到一块去,倒是给他省事了。

    当众人听到是将他们调遣到牛进达麾下,大家也都没有意见。

    自从当初日月山保卫战结束之后,他们刚刚燃起的激情被李承乾瞬间就给浇灭了,别提多不是滋味。

    这会儿跟着牛进达,那也就意味着牛进达也归顺了李承乾,未来建功立业,自是不必多说。

    当下,众人就乐呵乐呵地离开王宫去找牛进达去了。

    “殿下这是准备让牛将军充当一支奇兵?”见众人离去后,刘三笑道,“只是,这支奇兵会不会太少了一些?”

    李承乾笑了笑,也没多说。

    奇兵?

    你知道什么叫奇兵?

    跟他说这些东西没用,李承乾突然问道:“对了,裴默这些人最近在作甚?”

    “他们能作甚,每天不是这里逛逛就是那里逛逛,听说最近在走几位尚书的门路,不过几位尚书都对这些家伙敬而远之,这条路怕是也不好走。”刘三闻言说道。

    “让他们闲着也不是个事儿。”李承乾说道,“这些人有没有能力本王不知,但学识还是有的,就这么整天游手好闲的太过于浪费了。

    这样,弄了你安排一下,本王要举办一场文华宴,不看身份,不看地位,只看学识。”

    他此举,既有招募人才之意,同时也在向所有人传播学识的重要性,算是为马上要开设的学堂提前宣传一番。

    别看之前李承乾贴出告示,说开年要将学堂遍开大明十五城,大家伙都很激动。

    但你别指望这些草原上的牧民就有多么重视教育,这一点儿,伱还真别强求。

    当李承乾要举办文华宴的消息传出去后,当下最先就在日月山掀起了波澜。

    不少从大唐远道而来的读书人,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这文华宴上崭露头角,从此平步青云。

    对他们来说,在大明出仕和在大唐出仕没啥区别。

    而随着消息传遍整个大明王廷,那些自问有些学识的家伙也是一个个的马不停蹄地朝着日月山而来,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次机会,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谁不知道,如今大明王廷官场的缺口有多大?

    大家都将此次的文华宴当成了李承乾准备招贤纳士的一次选拔,谁又敢不紧张?

    长明酒楼,裴默听闻这个消息后,也是一脸的激动。

    要说他一把年纪了,性子早应该就沉稳如铁了,可他还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一开始,他以为以自己的才学来投奔李承乾,怎么说也得是个座上宾吧?结果呢,愣是被李承乾晾了这么久,再晾一段时间,都他妈要被风干了。

    就算如此,他也是一点儿希望都没看到,所以这消息传出来,着实是让他激动得不行。

    他哪里知道,李承乾这个文华宴就是为他们举办的,顺便搂草打兔子罢了。

    既然李二的探子他都收了,那李渊的探子他也不会放过。

    这就是制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