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355章 俩狐狸老谋深算。

    卷四 第355章 俩狐狸老谋深算。 (第2/3页)

就是这样,男尊女卑,李承乾不可能在这个年代搞什么人人平等。

    怎么,准备革命么?

    那得先革了他自己!

    他也不会刻意去抬高女人的地位,那样也没必要。

    他做的一切,都只会从利益出发。

    当男人都上了战场的时候,那女人就得填补工坊的缺口。

    因为工坊不可能因为大战而停摆。

    真要如此的话,一场大战下来,大明的损失是难以承受的。

    毕竟如今的大明王廷就是靠这些工坊撑下来的。

    这种损失,绝对是大明王廷承受不起的。

    这一点,李承乾尤为清楚。

    好在这是在大明,老百姓是真将李承乾奉为神明一般的存在,只要李承乾安排的事儿,他们倒是不会表现得太过于抗拒。

    对于老百姓而言,就是这样。

    你把我当人,我把你当神。

    “工坊还好说,但工地上怕是很难。”伊原锡说道,“毕竟工地上的活,很多女人都做不了。”

    对于这一点,李承乾也考虑过,当下就说道:“这个本王知道,工地上和矿场上到时候就给她们安排一些轻便的活就是。

    你们要记住,我们主要的目的是给她们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岗位,并不是说一定要她们产生出多大的劳动价值。

    而是让她们在男人上了战场之后,她们依然有养家糊口的能力。

    当然,你们可能听着有些别扭。

    不是说要维系工坊的正常运转么?

    怎么就不指望她们产生多大的劳动价值了呢?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啊。

    相对于工坊的正常运转,远远没有她们能养家糊口重要。

    在她们能养家糊口之后,我们才能考虑工坊的正常运转。

    要知道,只要上了战场,一定会有人回不来,这是必然的!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死人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我们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当她们的男人上了战场后,各地的县衙也一定要做好各地的治安管理。

    不能因为她们家里没了男人后,就受到别人的欺辱。

    真要如此,在前线作战的将士,谁会心安。”

    李承乾不会什么治国,纵使他后世学过很多知识,但在治国一道上,他是真不会。

    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老百姓,知道一个老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他的治国理念暂且来看的话,就只有一条。

    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

    也正是他的这条治国方针,让他在短时间内积攒了很高的声望。

    伊原锡点了点头,李承乾都说得这么直白了,他确实没啥疑惑了。

    见众人都不再言语,李承乾看了看大家,又说道:“国内的事情暂且这么安排,礼部这边也别闲着,着手安排一下,准备出使苏毗。

    如今我们要北上作战,可南边也不能忽略,万一此时吐蕃来犯,于我们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吐蕃的使团可还在日月山?”

    说到这个,李勤俭立马站了出来:“回殿下,吐蕃使团如今正在日月山,之前他们因为采买军械的钱粮被劫,已经几次提出想要觐见殿下,不过都被微臣给拒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你先和他们接触一二,了解一下他们的具体诉求,本王了解一下最近苏毗和吐蕃的战事后再决定见不见他们。”

    “微臣明白。”李勤俭点头说道。

    待解决完这些事情,李承乾猛然想到了什么,又道:“对了,关于浇河郡的情况,你们不管是私下还是公开场合,都只能说慕容孝隽是清君侧,既然人家要这个名,那咱就给他,左右不花我们一分一文的,莫要在这件事上闹什么不愉快。

    他不想造反,能想出清君侧这么个借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慕容孝隽这个人,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又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儿,对于这一点儿,想必普尚书和伊尚书还是很清楚的。”

    听李承乾这么说,两人立马点了点头,道:“这倒是,高昌王虽然桀骜,但对于吐谷浑的忠诚却是没啥好怀疑的。”

    这话听起来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一个明明很忠诚的人为什么会造反?这不是扯淡么。

    但这才是现实,慕容孝隽会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