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431章 长安朝堂的反应!

    卷四 第431章 长安朝堂的反应! (第1/3页)

    大明王廷和吐谷浑的这场大战随着慕容伏允的自尽也终究落下了大幕。

    当然,这不是说战争就真的结束了。

    虽然慕容伏允是败了,包括他以及在浇河城的达延芒结波和定城王都已经死了,但接下来小规模的战役还是会不断的持续下去。

    而且,随着慕容伏允的落败,群龙无首的吐谷浑必然会踊跃出大量的野心家来。

    他们会打着复辟的旗号,继续和李承乾周旋。

    对于这一点儿,包括李承乾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

    这是必然的,谁也无法改变。

    因为这就是人的欲望。

    而且,每一个趁势而起的野心家都会觉得自己才是能拯救吐谷浑的天选之子,直到一个个野心家都踏上了慕容伏允的老路以后,吐谷浑才会最终的平静下来。

    但在平静下来的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死很多人,甚至拖垮吐谷浑。

    这一点儿,谁也无法改变。

    而这,也是李承乾命令契苾何力挥兵北上的原因,他想尽快地拿下吐谷浑,必然还要经历不少的厮杀。

    这就是战争,也是战争的本质。

    战争从来都是如此。

    同样的,不管是浇河军还是征西军,都不希望战争就此停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慕容伏允会死的原因。

    因为,太多太多的人都希望战争不要过早的结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

    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某一个人就能决定这一切,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每个人都要学会妥协。

    尤其像李承乾这种有所求的人,谁都无法例外。

    不过这一切对于李承乾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这一仗胜了,他成了笑到了最后的人,这就是事实。

    也直到这一刻,李承乾才算真的松了一口气。

    别看之前他表现得多镇定,但没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他很清楚,这一场大战稍有差池,他一手缔造的大明王廷都将成为昙花一现,开的绚烂,也败得恓惶,好在终究还是他笑到了最后。

    这一仗说到底,打的就是细节、是对全盘的掌握、是对人心地拿捏。

    各个战场但凡有一个地方出现意外,整个战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殿下,王侍郎求见。”就在李承乾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刘三掀开了门帘走了进来。

    李承乾抬起头,笑了笑,道:“带他进来吧,说起来,这一仗,你们居功至伟啊!”

    “殿下,幸不辱命!”王玄策一进李承乾的大帐就急忙施礼,说话间,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充满了激动。

    所有人都以为此番出使西域诸国是他的功劳,但只有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李承乾一手策划的。

    在回来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李承乾永远都能解决这种看似无解的难题,想了很久,他好似找到了一个答案,却又模糊不堪。

    “辛苦了。”李承乾从桌案后面走了出来,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说道,“此番你们立了大功,若非你们,此战没那么容易结束的。”

    这是实话,真正压倒慕容伏允的恰恰就是西域联军这根最后的稻草。

    “微臣不敢居功,若非殿……”

    “行了。”不等他说完,李承乾摆了摆手,道,“还得伱自己有能力才行,你若没这个能力,纵使本王有再好的法子也无法施为。

    对了,阿史那泥熟那边可安排妥当?”

    “回殿下,微臣此番就是来汇报这个事儿的。”王玄策急忙说道。

    “嗯?”李承乾眉头一挑,“出意外了?”

    “倒也不是意外。”王玄策说着,向前几步轻声在李承乾耳旁低语了几句……

    听他说完,李承乾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阿史那泥熟倒是有些意思,行,再看看就是。”

    “还有。”王玄策又说道,“西域诸国的联军将军求见殿下。”

    “这样。”李承乾想了一下说道,“大战结束了,也是时候犒劳一下大军了,晚上吧,晚上让高纯行安排一下,准备一场酒宴,届时给西域诸国的代表也去一张帖子就是。”

    当李承乾这边在载歌载舞的庆祝大胜的时候,大明王廷大败吐谷浑的消息也四散而出。

    西域诸国倒也还好,他们早就有所预料。

    而吐蕃、薛延陀这些国家却是一个比一个震惊。

    尤其是吐蕃,松赞干布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停止了和苏毗的交战,甚至派出了使者要和苏毗议和。

    当然,最震惊的莫过于大唐了。

    这个消息传到大唐的时候,没有一个不感到震惊的。

    尤其是在进攻河州的龟兹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呆住了。

    当夜,他就领着大军退回了清水川。

    还使得在河州协防的桃源守军误以为这家伙又有什么花招,结果谁知道,等来的不是龟兹王的花招,而是大明王廷大败吐谷浑的捷报。

    那一瞬间,众人都愣住了。

    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李承乾居然在短时间内真的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

    当即,就把这消息传回了长安。

    贞观七年,四月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