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549章 摆脱对大唐的依赖

    卷五 第549章 摆脱对大唐的依赖 (第2/3页)

的人几乎都没有过。

    当然,也不单单因为长孙冲跟李承乾的关系或者长孙冲的家世,主要是这些家伙在老百姓面前也没摆过官架子。

    没办法,李承乾一直以来对老百姓就格外的亲厚,正所谓上行下效,大抵就是如此。

    说白了,也是他们不敢触怒李承乾。

    长孙冲闻言,拱了拱手,道:“下官觉得,要想解决我大明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对工部、将作监的投入。

    众所周知,我大明如今超九成的收益都来自大明的各个工坊,而我们也确实吃到了工坊的红利。

    大唐就算要遏制我们的发展,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直接撕破脸皮。

    他们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发展自身工业,这个下官相信诸位都听说过了,大唐的确在进行工业改革。

    那么,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工业技术上的领先,那么我们就能一直占据着一定的优势。

    当然,他们也可能会对我大明的货物苛以重税,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即便如此,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技术上的领先,大唐也很难对我大明商业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是这个理。”普西偌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点儿本官也赞同长孙侍郎,技术的领先确实能让我们长期占有优势。

    只是我大明每年对工部和将作监的投入已经不少了,还要加大投入么?”

    “要加。”这一次不是长孙冲回答,而是李勤俭,“普尚书可能有所不知,我大明的工艺虽然在现在还占有优势,但大唐地大物博,人口是我大明的数十倍之多,其中不乏能人志士。

    其中散落在民间的各种工艺更是数不胜数,是去年吧,大唐一个落魄书生,整理老宅的时候,翻出了一本他祖上的手札,其中就记载了失传已久的灌钢之法。

    而像这种事情,在大唐其实并不少见,说到底,大唐的底蕴,远非我大明可比。”

    “是的。”长孙冲也点了点头,道,“不管在哪方面,我们和大唐相比的话,都欠缺了一些底蕴。

    我们唯一可以和大唐相比的,是我们大明工匠的创造力。

    所以,加大工部和将作监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

    “那其二呢?”在这个问题上,众人也算是认可了。

    长孙冲闻言,继续说道:“其二便是西域。

    要想彻底摆脱对大唐的依赖,那我大明必须要更多的渠道,那么掌控西域就是重中之重。

    西域虽然算不得物产丰富,但它却是联通大食、波斯等国的必经之地。

    战略意义和商业意义同样重要!

    而且,我大明若是拥有了整个西域,今后在和大唐冲突的时候,至少我们底气还能更足一些。

    其三,就是吐蕃。

    其实我大明经略吐蕃和西域也都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我们一直不着急,其原因大家也都清楚。

    但今时不同往日,纵使我们不防备大唐,大唐也必然会防备着我们。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唯有强大己身,才是政务。

    之所以经略西域,可以说是为了避免在商业上过于依赖大唐。

    也是为了更多的积攒财富、粮食。

    那么经略吐蕃,就是为了真正的强大己身!

    若是我们完整的吞并了整个吐蕃,届时不但可以经吐蕃,通商天竺等国,最重要的是,吐蕃的战士,可以强壮我大明的‘体魄’。

    毕竟一个孩童拿着一块金子走在大街上,总会有心怀不轨之人投来不安好心的目光。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是我大明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如何保得住我们辛苦积攒下来的财富?

    所以,这三点,要一起抓!”

    他说完,众人也都在思考。

    不过李承乾却是知道,长孙冲这奏章,肯定是请教了别人的。

    因为这所谓的三点,也确实是李承乾计划中最重要的几点。

    倒不是说长孙冲没有归纳这三点的能力,能力他可能有,但决计不是短短几天就能归纳成这样的。

    因为,这些东西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目的,长孙冲并没有说。

    “众卿觉得如何?”李承乾笑道。

    “回殿下。”契苾何力闻言,立马说道,“微臣觉得长孙侍郎说得在理,如果我们能够同时在这三个方面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