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673章 先拿大明开刀!

    卷五 第673章 先拿大明开刀! (第2/3页)

仕,而自觉希望渺茫,放弃了科举的学子,又有什么好惋惜的呢?”

    对于这一点儿,他早就思量过。

    甚至是他特意给这些人留的漏洞,而且这漏洞还不止一个,当然,他们只找到一个,这会儿房玄龄也不会提醒就是。

    等他说完,一众士族的官员也哑口了。

    好吧,没得说了,无法反驳啊。

    当然,这对他们来说,也算是有了丢丢的进步,至少给那些家伙加了一条限制。

    就常科的问题,众人又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后,也终于结束了。

    而就在这时,李恪一系的官员却是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有本启奏。”

    此人名为权万纪,本是蜀王府长史,此番李二大举提拔李恪一系的官员,权万纪便在其中,如今的权万纪,刚刚检拔为尚书左丞,直白一点儿说,就是宰辅的副职。

    说起这人,那也是值得提一笔的。

    这人吧,刚直不阿,是个典型的守旧派。

    如果一切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发展,再过几年,李祐想不开要造反的时候,也就到了权万纪死期的时候,。

    当然,如今的他还是蜀王府的长史,说起来,他之所以支持李恪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政治需求。

    这个老家伙吧,和萧瑀差不多,都是刚正不阿的性格,但和萧瑀不同的是,这老家伙是顽固的守旧派,他就接受不了李承乾的那一套做派。

    觉得李承乾的那些行为颠覆了汉家礼教。

    而且,李承乾要是回了长安,必然血流成河,这也不是他想看到的,就因为种种的原因,他愿意帮李恪尝试一下。

    你可以单纯的以为,他就是觉得要是未来李恪能继承大宝,天下方能居安。

    对于权万纪站出来的举动,李二倒是不意外,点了点头便示意权万纪开口。

    权万纪也没犹豫,直接说道:“如今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已有盛世之风。然作为泱泱大唐,我国朝之都城,却是满街大明!何其讽刺?

    陛下,这可是大唐,是长安!怎可满眼大明!

    若是来个不知详情的外邦使团,问吾等,吾等该如何作答?”

    他说完,满朝寂静。

    哪怕是李二也是一时间黑了脸。

    他倒不是对权万纪有什么意见,而是权万纪这话,戳到他肺管子了。

    是啊,长安城入目之处,满是大明,他心甘么?

    群臣这会儿也是沉默了,他们知道,这家伙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对于这位,大家还是信服的,没办法,自己做不到的,都是值得羡慕的。

    “依爱卿之言,该当如何?”半晌之后,李二才问了一句。

    权万纪当即说道:“修唐律,无论任何人,在大唐经商,不得冠以本国之名。来我大唐赚钱,还想为其扬名,世间哪儿有如此好事儿?”

    “修唐律?”众人都是一愣。

    不是,就这么点儿事儿真值得这般兴师动众?

    不过也没人反对,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李二的脸色极其难看。

    这会儿谁要是跳出来,只怕会成为李二的靶子,没谁会这么傻。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就在这时,李恪一系的官员纷纷站出来附议。

    他们要做的很简单,降低李承乾在大唐的影响力。

    别看李承乾人都在大唐,可大明制造这几个字,这些年可是给他挣足了民心。

    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他们还玩个屁,直接投降好了。

    有句话没说错,得民心者,得天下!

    “修唐律自不是一件小事。”李二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看向长孙无忌,说道,“齐国公,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我他妈用眼睛看!

    长孙无忌在心中暗暗吐槽,他知道,李二这是在试探,或者说是在让他表态。

    他如今乃百官之首,也代表了百官的意志,如果他们这些家伙不同意的话,就李恪一系如今的能力,还不足以做成此事。

    当然,这也是权万纪等人聪明的地方。

    他们知道真正想遏制李承乾的人其实是李二,最烦大明两字的人也是李二,所以在说完之后,众人都沉默了,接下来的事情,交给李二了。

    “陛下,老臣觉得此法可行。”长孙无忌能说什么?还是得顺着李二的意思来,当即继续道,“权右丞说得不错,如今长安满目大明,于我大唐而言,的确略有不妥,如果强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