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673章 先拿大明开刀!

    卷五 第673章 先拿大明开刀! (第3/3页)

他们改名,又损我大国之风,如此一来,只有再修唐律是最简单的法子。”

    他没得选择,当然,也不能有选择,作为大唐的当朝宰辅,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得是大唐,余者都不行。

    不单单是他,满朝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不管他们支持谁,哪怕是支持李承乾,在这个问题上,也没得选择。

    立场一定要清晰且坚定。

    这也是权万纪等人的精明之处。

    李二点了点头:“齐国公此言甚合朕心,既如此,齐国公认为谁人适合修唐律?”

    “蜀王殿下吧。”长孙无忌甚至都没多思考,直接说道,“毕竟蜀王殿下不尽……”

    一连串的马屁拍下去,李恪都搞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见长孙无忌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李恪连忙站出来说道:“齐国公谬赞了,本王何德何能……”

    “殿下谦虚了。”长孙无忌却是无所谓,他这会儿对李恪一系也是没个好心思,这群人既然给他们挖坑,他还不能恶心你几句了?

    李二对此倒是不介意。

    臣子之间的斗法,他向来不管,不管你们怎么斗,只要不耽误正事就行。

    “既如此,恪儿,这重修唐律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刚好权右丞本就是你府上的长史,有他帮衬,朕也放心。”

    至此,此事算是定下来了。

    李恪也只能领旨谢恩。

    到了正午的时候,朝会也终于结束了,众人这才散去。

    刚出宫,孔颖达就缠着魏征说道:“老魏,这蜀王怕是不甘寂寞了啊?”

    “多正常的事儿?”魏征闻言笑了笑,说道,“哪一次的皇位更迭平静过?由他们去吧?”

    魏征如今也是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他当年是极力支持李承乾的,可发展到如今,他有些怀疑自己当年的决定了。

    这也是他为什么这几年低调了许多的原因。

    他们这种人就是如此,自我怀疑的时候,如果不能自己走出这个死胡同,那就会一直在这个死胡同里挣扎。

    好坏,说不清楚。

    另一边,长孙无忌和李恪一道,路上,长孙无忌笑道:“殿下倒是好手段,今天也着实让老夫开了眼界。”

    他这话倒不单单是恭维,而是真心实意的。

    毕竟今天权万纪这一手,哪怕是他,也挑不出毛病来。

    “舅舅这话说得。”李恪当即笑道,“这都是长史忧心大明才弄出来的,小子哪儿有那本事。

    而且,舅舅就不觉得,这长安城满目大明,有碍瞻观么,毕竟,这可是我大唐国都啊!”

    “那确实。”长孙无忌也是笑道,“看得出来,陛下也很重视此事,殿下可要用心啊。”

    李恪想给他挖坑,显然还是愣了一些,不过他也不在意。

    走到这一步,虽然非他所愿,但他也的确是没有办法。

    这会儿,他倒是有些理解他老子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的心态了。

    正当他看到马周的时候,本来准备打个招呼,只见马周向他躬身施礼之后,马不停蹄地就走了。

    李恪还有些呆滞,一旁却是有人笑道:“马尚书就是如此,每天都火急火燎的,仿佛有处理不完的工务,殿下不用介怀。”

    对于马周这人,朝堂上的人都是知道的,甚至有人觉得,这人就不应该姓马,姓牛多好啊,一天跟个耕牛一样,事无巨细的都要插一脚。

    六部尚书中,就他最忙了。

    “无妨。”李恪摆了摆手,也没多言。

    他其实对这位还是有些想法的,作为李二亲自提拔上来的人,他又怎么可能不多关注几分。

    众所周知,李二可能啥都不行,但你不能说他的眼光差。

    加之马周又没有什么根基,如果能把他也拉拢过来,自然是极好的。

    “不说这个了,今天就把风声传出去。”不再纠结马周的问题,李恪笑道。

    “今天是不是太早了?”有人说道,“我们也只是有个草案,真正要实施起来,怕是没那么快,如此一来,怕是对方会早做打算。”

    “你以为我们不传出风声,他们就会不知道?”李恪摇了摇头,道,“人家手里可是执掌一国的!这点儿消息都收不到?”

    他其实很清楚,瞒是瞒不住的,既如此,还不如大大方方地。

    既然决定了,李恪其实也没那么畏畏缩缩。

    争夺那个位置嘛,对那个位置起了贪恋嘛,这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作为一个皇子,不想当皇帝,那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