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688章 陛下非要乱我大唐不成!

    卷五 第688章 陛下非要乱我大唐不成! (第2/3页)

的工匠也就立马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不过两天时间,大明系的工匠便已经开始了全面工作,这个效率,谁看到了都得惊叹一声。

    当然,对于这一切,李二其实是乐见其成的。

    他其实不在意大明的这一系列操作,甚至,之前有些作坊能卖给普勒勃勃,都是李二暗中操作的。

    深知大唐工业落后的他,巴不得这些家伙都留在长安,不管是谁的资产,但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他还怕别人带走不成?

    又过了几天,前往日月山取图纸的人和褚遂良、尉迟敬德几乎是一前一后的回到了长安。

    长孙冲见状,自然是当即按照图纸改建冯氏杂货铺。

    而就在他们紧锣密鼓的时候,李二的骚操作终于来了。

    是的,李二抽疯了!

    就在大明使团访唐的同时,李二在这天的早朝上,等一众臣子上完奏后,却是突然说道:“我大唐立国近二十年,南征北战无数,如今想来,却是感触颇深,今日之繁华盛景,何尝不是我大唐将士用血和命换来的?

    然,我大唐虽然幅员辽阔,但天灾连连。

    犹记当年朕初登大宝之时,一连数年,年年闹灾,无数子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何等的惨绝人寰?

    说到底,还是我大唐的土地太贫瘠了,大唐的耕地太稀缺所致。

    众爱卿可有何良策?”

    良策?

    呵呵,听到这话,半个朝堂的人都猜到了是怎么回事儿。

    不就是长孙冲那小子点的火么?

    很显然,他们这位陛下,静极思动,想对暹罗、真腊这些地方动手了。

    不过说起来也是,自大唐立国以来,动兵的地方永远是北方,北方的游牧民族的确是中原王朝心中的一根刺。

    相对北方来说,南边瘴气太重,虽然实力不咋地,但大唐的军队想打过去,还真没那么容易。

    加之南边的那些弹丸之国,一向对大唐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大唐也就没太在意那边。

    毕竟,在众人的眼中,南蛮着实太穷了一些。

    “陛下。”就在这时,孔颖达出班说道,“切莫听信长孙冲一家之言,对于真腊和暹罗这些地方,微臣等人也只是在书籍中略有了解,但整个大唐去过这些地方的也就寥寥几人,就连我礼部官员出使这些地方也并未了解到长孙冲所言的广袤土地,要是万一用兵,得不到我们想要的,那岂不是莫大的损失?”

    对于这些国家,他们自然也知道,但他们知道的和长孙冲所说的,那感觉就像两个国家一般。

    当然,这其实也不怪他们。

    那些国家,自古以来最会的一个东西就是装穷!

    这还真没开玩笑,他们就靠着给中原王朝进贡,然后带回去点儿回礼,都够他们乐呵好久。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给中原王朝上供的原因,无他,礼仪之邦,这点儿面子还是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承乾当初立国之初,能把周边各国坑得那么惨的原因,因为李承乾可没那么要脸。

    而中原王朝的使者去往他们那里,不管是他们那些国家刻意遮遮掩掩,还是使者本身就瞧不起他们这种弹丸之国,总之,对他们的评价,其实都不太高。

    当然,说到这个话题,那就不得不感慨一句,这也是小国的悲哀。

    国家太弱小,有些时候真就得藏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便是这个道理了。

    这放在后世,其实也一样。

    “陛下,此事的确当三思。”萧瑀这会儿也站了出来。

    打仗,那可不是小事儿。

    李二闻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道:“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是以在多年之前,朕便已经秘密遣人南下了解那边的实际情况。

    打仗,打的就是知己知彼!”

    说罢,李二便对身旁的内侍点了点头,内侍见状当即就朝着大殿之外走了出去,不多时,一个身着黑铠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躬身道:“百骑司许三思,参见陛下!”

    百骑司?

    一听到这个名字,众人都愣住了。

    这个当年秘密成立却又秘密消失的神秘组织突然就出现了?

    一众的文武百官都呆住了。

    他们还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