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732章 大明的核心竞争力

    卷五 第732章 大明的核心竞争力 (第3/3页)

从商人洮河郡郡丞以来,他着实恶补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点了点头,刘树义说道:“就是这个道理,如今能兑换大明宝钞的只有大明一系的商铺,如果有一日这些商铺关门,手里握着大量大明宝钞的人,又该如何?

    早些年大明宝钞发行的时候,我们就该禁其在大唐境内流通,说到底,在经商一道上,我们赶大明,远矣……

    这也是蜀王殿下为什么不敢放任长孙冲停止大明在唐境内的一切商业活动另一个原因。”

    “真要这么干了,对我们而言未必就不是好事。”刘树艺说道,“到时候鼓动那些手里拿着大明宝钞的百姓直奔大明即可。”

    “真要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杜楚客摇了摇头,“别忘了,大明宝钞在大明那是合法货币,人家是可以流通的,你真要拿着大量的宝钞前往大明,人家可能会扫榻相迎。

    到时候,那些百姓见大明这般,再对比大唐,麻烦的还是我们?”

    说到这个,众人也都是叹息了一声。

    玩弄商业,他们真不够大明玩的。

    在这方面,大明的优势太过于明显了。

    “说这些作甚?”就在这时,刘树艺说道,“老夫都被伱们绕糊涂了,我们不是商议出兵大赵王廷的么?怎么扯到了这些?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拿下大赵王廷,这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事儿吧?”

    他虽然是个文官,但本质上,这家伙就是一个粗人。

    对于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怎么感兴趣,他现在的想法就一点儿,建功立业!

    重塑家族荣耀,这就是他的目的。

    “兄长,之前你和浇河军交战过,他们战力如何?”

    听到刘树艺这么问,刘树义回忆了一下,这才措辞道:“一个字,勇!”

    他和刘树艺不同,并非是武将出身,早年刘文静辉煌的时候,对他们兄弟的培养就是一文一武,当然,这是侧重,实际上方方面面都有培养。

    “这很正常。”刘树艺闻言说道,“自从投效大明以来,他们也是水涨船高,加之大明将士的待遇一向都是最好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他们也懂。

    所以每逢大战,不管能力如何,勇之一道倒是成了大明的专利。

    不单单是浇河军,几乎大明的军队,都是如此。”

    他对大明的军事还是颇为了解的,自从投效了李恪以后,他就格外的关注这些东西。

    “诸位可能没去仔细计算过,老夫之前倒是算过。”刘树艺说道,“大明单兵标配是连弩一把,箭矢百支,短刺一柄,马槊一支,听说这个马槊还能和短刺相接,然后就是弯刀一柄,火药弹,燃烧弹各两枚。

    就这,还不算他们身上的甲胄这些,单单实战用的军械一类,造价就不低于十贯。

    甚至,还有很多人配备了一石弓一副,有些人甚至还配备了望远镜。

    战马就更不用说了,最次的都是一人双马。

    像很多精锐,甚至是一人三马的配备。”

    看得出来,刘树艺的确是下了功夫的,天知道他为了了解这些东西损失了多少斥候。

    不过第一次听到这些信息的王仁祐、杜楚客这些家伙,闻言都是有些恍惚。

    “这么狠?这要是全部配备下来,至少得数百贯!

    这还只是一个人,要知道,大明控弦之士数十万啊,真要配备下来得是多大一个天文数字?”

    杜楚客都有些心惊,他虽然是见过世面的人,但这个数字,还是惊讶到他了。

    “那只是我们的算法。”权万纪摇了摇头,道,“但对于大明而言,其实不是这么算的,要知道,他们的军械都是自己造的,就如那望远镜来说,虽然现在在长安市面上千金难求,但人家既然做成了斥候的标配,那就说明成本定然不高。

    至于其他的军械,他们有健全的工业体制,做什么都快,这才是大明的核心竞争力……”

    说完,众人都愣了一下。

    工业体制?

    核心竞争力?

    (本章完)